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馆员“闲人”谈

(2010-04-01 09:21:31)
标签:

图书馆员

闲人

图书馆工作

文化

  □无盐

  一直以来,社会上不少人对图书馆员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他们养尊处优,是闲淡懒散不求上进的“闲人”,图书馆也因此背了“黑锅”,成为充满是非纠葛的“大杂院”,甚至有人更直言不讳地把图书馆形容成安置闲散人员的“收容所”和收留领导亲属的“疗养院”。偏颇的看法和偏激的言辞,对于立志从事图书馆工作并默默无闻奉献着的图书馆员是很不公平的。简单的一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显然难以平衡馆员的心理,也无法平息误会和曲解。
  其实部分人的认知与事实大相径庭,“闲人”之说实为以偏概全。或许图书馆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消极现象,但肯定不是也不可能是主流,噪音的存在不可能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多种服务功能,图书馆学作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有其繁复严谨的知识体系,掌握它绝非一朝一夕。做一名称职的图书馆员绝非易事,成为业务能手乃至行业精英更是难乎其难。这不仅要求馆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更为重要的须有恒心和毅力,不断积累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坚持不懈地学习业务和提升能力。所以,馆员们都在岗位上自觉践行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准则。可能他们既有“阳春白雪”型,也呈“下里巴人”状,文化层次不一,情趣爱好各异,或许不可能人人是学者,个个成大家,但也绝不会如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心甘情愿地成为无所事事的“白丁”。
  雾里看花是不可能清晰准确的。图书馆员究竟是不是“闲人”,作为图书馆行业的一员,笔者在高校图书馆二十四载,曾经在图书馆的各个岗位上工作过,认真地体验、品悟和反思,觉得有必要为图书馆员作一次尽可能真实而客观的注解,但愿能够以正视听,使更多的人理解并且关爱和尊重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肯定不是“闲人”。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做一名合格的馆员着实不易。想象中的“一杯茶一张报”悠闲轻松过一天与馆员根本无缘。在高校里图书馆员的工作是紧张充实而又有条不紊的,工作指标被分解细化,考核数据既严密又细致,不仅有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整体调控,还有资深教师组成的督导组进行监督,由团委学生会随时抽查评议,有一套完备的评估考核系统。馆员工作指标已量化,“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各司其职,根本无人可“闲”。每人都必须制定学期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且要进行月份、季度、学期以及年终考核。有些是死任务硬指标,例如:每人都需要年初列计划,年底写总结;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要达到目标学时;为符合自身职称层次的要求,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每年年终考核必须合格,晋升职称时须考核确定优秀档次等。面对上述一切,馆员还“闲”得了吗?
  图书馆员有时确是“咸人”。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谣传图书馆是即将被淘汰的行业,我想这与图书馆员尴尬的“咸人”身份不无关系。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牢骚味儿,但确实是对馆员身份、地位及待遇的真实描绘,其中颇多辛酸和无奈。图书馆虽被称为“知识的殿堂”,但馆员却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较低,工作时间长,服务要求严。对多数馆员而言,其职业生涯的开拓受诸多因制约,进修升迁的机会很少,职称评聘就成为晋升的最佳选择。在诸多职称系列中,图书馆职称的评定是相当严格甚至是苛刻的。高校图书馆只是教学辅助部门,馆员职称属于副系列,政策大多向教师主系列倾斜。即便是千辛万苦评上了职称,在评聘分开的背景下,能够顺利被聘用并及时兑现待遇的实属不多,申请科研项目则更难。然而,图书馆员的工作性质又使它如同“晴雨表”般敏感,时常被投诉,时而被误解。在许多人眼里图书馆就是现代“藏书楼”,馆员就是一群“看书人”,工作无非就是借借还还迎来送往,不必有深奥的知识,更谈不上搞科学研究以及学术“含金量”。  虽然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教学和科研均离不开图书馆,但大部分时间图书馆的角色无足轻重,在充当着“鸡肋”。只有面对高校评估时图书馆才会立刻身价百倍,短期内领导高度重视,对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馆员们受宠若惊,加班加点大干一番,情愿累断了筋骨也要扬眉吐气。待评估热浪一过,则“门前冷落鞍马稀”,图书馆重新沦为被遗忘的角落。
  目前多数高校实行优胜劣汰竞聘上岗,部分图书馆还采取内部定期轮岗制,在“读者是上帝”的理念下工作,馆员感到危机重压力大,“跳槽”、辞职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难免苦恼郁闷而产生职业倦怠。如果再加上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容易损伤馆员的从业积极性,导致图书馆队伍不稳定——青年馆员拼搏拿文凭,或考研深造或另谋高就;中年馆员克服疲惫倦怠,爬格撰文评职称;临近退休的馆员则安于现状,不求无功但求无过。馆员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倘若没有较强的调控机制,自身缺乏生存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出现身心疾患。如此之不咸不淡的境遇,着实令人委屈痛苦。
  图书馆员应当成为“贤人”。朱熹曰:“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者”。图书馆员的“贤”表现在敬业、爱业、乐业、精业的职业态度上,要满腔热情地对待图书馆工作,坚持学习提高素质,敬业爱岗恪尽职守,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尽力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人心向善”,外界的干扰不应成为不思进取的借口。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图书馆员当坦然面对曲解误会,自信但不自傲,自强但不自大。我们可以不平则鸣,但我们更应以自律意识和批判精神自省反思,明理思过。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扬长避短,补差补缺,相信水滴石穿、勤能补拙。学业务理论,评专业职称,凭能力说话,以绩效示人,要以一己努力树图书馆人的良好社会形象。相信只要我们身体力行,克服懒惰自卑,提高职业认同,防止职业倦怠,就能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里踏实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以书为媒广交读友,以我努力换你微笑。今天,我们以周到热情的服务奉献给读者,他日必将赢得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尊重。
  不愿做碌碌无为的“闲人”,不甘做可有可无的“咸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做明理达观的“贤人”,是大部分图书馆员的价值取向,是面对曲解和误会的正确态度,也是广大图书馆员为社会呈交的答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