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许建业人物访谈南京图书馆 |
一个图书馆的历史传奇与现代经营——访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
在正式开始介绍许建业之前,有一个关于南京图书馆新馆的传奇故事很想与大家分享。“十运会”期间,一座崭新的图书馆在这个有六朝古都盛誉的城市崛起。在这座充满现代符号的钢架玻璃幕墙建筑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保留了300平方米六朝古城的遗址……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称,南图新馆的建设者们在施工中发现了疑似六朝宫城“台城”的御道和城墙遗存。尽管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是除了在郊外挖掘过有限几座六朝古墓葬和散布各处的六朝陵墓石刻外,人们几乎没有发现过其它任何来自六朝时期的文物遗存,甚至连当时的宫城位置都不能确定。
遗址发现后,有关方面作出了在原地址、原位置、原标高保留部分历史遗迹的决定。南图新馆建设指挥部和设计单位南京市建筑设计院经过多次研究,对原设计作了修改,确定在图书馆内增加一个300平方米的六朝遗址展示区。在遗址上方搭建一层透明的玻璃地坪,来此参观的读者只要一低头,就能看到1500年前的历史遗迹。
这个设计源自一个矛盾,最后却成为一个亮点,有人称此为“神来之笔”。历史传奇与现代化建筑和经营管理的完美结合,南京图书馆的“馆中藏遗”大概称得上是中国图书馆界独一无二的一笔吧。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主管业务的副馆长,许建业是这一庞大而神奇的工程的见证者之一。每天在“庞大的工程”中日出而作,许建业的压力很大。他说,只要是真心想干事业的人,这样的环境会不断地推动你学习和前进,没有偷懒的可能。
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信息服务职能
“从构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体系来考虑图书馆的功能,是否就是说,图书馆行业其实是一个与服务业等商业行业一样社会性很强的这样一个行业?在构建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图书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对于这个问题,许建业的回答是,“图书馆就其服务属性而言,应隶属于信息服务业。然而就其本质来说,它应当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纯粹的商业服务业是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以提供社会大众普遍的免费知识信息服务为主的社会职业。在构建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图书馆处于社会公共基础服务的重要位置,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历史传承、知识传递、信息集散、文化休闲方面的功能。”
许建业指出,公共图书馆一向担负着全民终身教育的功能,它的意义不但在于普及文化,更在于为弥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信息公平提供了保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的信息不公平与数字鸿沟问题,图书馆最终将成为“改变社会不公的基地”。
以南京图书馆新馆的选址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在南京市里密度最高的一片商业地产旁边,南京图书馆牢牢占据了一大片昂贵的土地——25200平方米的土地,总价1.9亿元,这是江苏省政府为南京图书馆选址这个选择所花的代价。
据说,南图新馆最初选址的时候,有一种意见主张建在河西新城,河西新城是南京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政府全力打造的城市新空间。在一段时间里,南图新馆要建在河西的计划几成定局,媒体在宣传中也将其作为定论。但是之后不久,事情发生了变化,一个在市中心长江路打造文化一条街的战略构想形成,南图新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新的南京图书馆就建在中山东路这条南京市东西主干道旁边,离南京市的商业中心新街口只有一站路。许多路公共汽车在中山东路上穿梭,规划中的南京地铁2号线在新图书馆有一站,出了地铁出口,就到了图书馆的台阶下面。毫无疑问,这个选址决定使这个巨大的文化宝藏之门最大限度地敞开了。
江苏省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之一南京博物院的前院长徐湖平对于南图新馆的选址明确表示赞同,他指出,“公共文化设施都应尽量安排在城市的中心,这既是突出城市对文化的推崇,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同时也方便更多人参观和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不管是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还是在巴黎的卢浮宫,都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南图新馆选址及其建设使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意图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南图新馆之侧,一系列文化设施在南京市中心长江路与中山东路之间展开。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江宁织造府、南京1912文化街区、全民健身中心、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总统府,这些文化设施在南京市中心构成了一个绝对的文化核心,在这块高地上,文化成为这个区域的超级巨星,而南京图书馆新馆,成为了其中光彩夺目的一分子。
新时代图书馆的转型之路
“确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图书馆本质性的位置、职能之后,图书馆现有的功能,或者说业务发生一定改变是必然,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您所说的“转型”的内涵和外延?从现有的图书馆业务功能来看,要达到之前说的目标境界,图书馆需要在哪些方面实现转型和突破?”
关于当前图书馆服务的开展,许建业认为,首先应树立大服务观,即馆与馆之间、系统内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分工服务与协作共享意识。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在加强各自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与特色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协作来做大做强做优自身的服务特色。再次应本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和精神,构建区域性的图书馆服务协作网(如城市公共图书馆网、长三角城市图书馆联盟等),以提高服务效率与扩大服务范围。最后需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指导,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与探索图书馆服务的新途径、新手段与新内容。
而以上所说的种种,实际上需要借鉴和运用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许建业认为,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产生的图书馆经营,主要是指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即对图书馆各类资源(包括:人力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源、文献资源资源、财力资源、、社会公共关系资源、无形资产如品牌资源、知识产权等)的合理配置、有效调度与充分使用。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在业务合作方面南京图书馆较重视南图品牌的打造与南图形象的呵护;在面向广大读者的社会活动方面,主要是以新馆硬件为依托,开展以免费为主的公益性活动与服务。许建业以2006年、2007年新春大型系列读书活动为例,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2006、2007连续两年,南京图书馆在春节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2006年新春大型系列读书活动以“大力倡导全民读书,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为主题,整个活动历时1个月,由优秀图书推荐阅读、有奖读书知识竞赛、经典名著电影展映及专家点评、“我爱读书”评选、电子图书免费使用培训、为社会弱势群体送书等多个系列活动组成。而2007年春节期间的新春大型系列活动南京图书馆则以“相聚文化家园,共度和谐新春”为主题,活动囊括了猜谜、讲座、影视播放、摄影展、琴童表演等10大项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慕名而来。每天从早上开门直到下午5点半闭馆,阅览室、展览厅、多功能厅几乎座无虚席,仅春节7天的读者接待量就达3万人次。据《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不走亲戚不摸麻将,蹬着自行车去图书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节日期间的最佳选择。
许建业指出,从表面上看,南京图书馆的读书活动也不外乎是一些传统的读者活动,但实际上却是南京图书馆一项有规划、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长期的重点业务工程,而这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就是对南京图书馆优势资源的正确评估和合理有效地利用。首先,从活动的整体性上来说,从2006年开始,南京图书馆春节期间的大型系列读书活动将会成为一种惯例延续下去,这是打造南图品牌和落实读书活动效果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其次,连续两年都举办的读者活动中,具体的活动项目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形式的差别之外,其活动的实质却一直贯彻引导读者阅读兴趣的宗旨。每一项活动都会针对既定的目标读者群体进行宣传。另外,所有的活动项目并不是随便挑选的,而是在对南京图书馆优势资源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估之后确立的,并且在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这些优势资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并尽力让多种资源互动起来。
除了对本馆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利用之外,南京图书馆还尝试着在两次大型读书活动中,联合相关行业资源,使本馆资源和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有效地互动起来。例如,2006年春节期间的大型读书活动是由南京图书馆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而2007年的活动,南京图书馆则联合了新华书店等相关单位合作举办了其中持续1个月的大型图书联展活动。许建业介绍说,在连续两年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中,图书馆自身也学到了很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尤其在营销方面获益匪浅。许建业强调,不要以为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就不需要借鉴企业的营销方式方法,恰恰相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迫切需要学习和吸收商业企业的诸多运营理念,借鉴他们的操作模式能够使图书馆的业务开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图书馆的走出去,不应当仅仅面向读者,更应该面向周围的行业企业,以至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南图新年新目标
“南京图书馆作为全国大型图书馆之一,其历史底蕴丰厚,人才济济,能有缘成为其中的一员,深感荣幸。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在南图已有18年了,其中,担任馆长助理4年、任副馆长3年多,这些都有赖于领导、专家、同行和广大员工的支持、帮助与信任,取决于一支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奋发有为的专业干部队伍,当然自身的不断学习与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段话是许建业为采访的最后所作的结束语。
当记者问及南图的新年计划时,许建业归纳为两句话:一是2007年,南京图书馆新馆所有已经建成的服务窗口和业务项目全面向读者开放,同时以优质服务来迎接南图的百年庆典。二是,2007年南京图书馆新馆的自动化系统全面启用完成。
大概是长期担负着南京图书馆庞大的业务量的指导工作的原因,许建业总是特别得忙碌,与他的谈话往往只能约在中午午休的时间,只有这个时间,许建业才能稍微地脱离一下工作,能够连续跟记者聊上五分钟而不被人或事打断。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记者的提问,许建业总是特别的言简意赅,但在简练的话语中又饱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许建业这样的采访对象,大概是所有记者的最爱吧。
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