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安徽省教坛新星评选活动已过去一年了,回头想来,这一路有很多老师、朋友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此文是在淮南参加评选活动时的教学经验演讲稿,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博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叫蒋建华,35岁,涡阳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曾获2005年亳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第一名,省优质课二等奖,教育部语用司首届全国语文教师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在省教科所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及在《中国青年报》《语文报》《考试周刊》等报刊发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并幸福着》。我热爱语文,也是个球迷,今天的话题就从足球开始吧。
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带领中国男足冲进2002韩日世界杯的一幕令我至今难忘,他在给中国足球带来一次难得的荣誉之余,也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就足球本身而言,输赢取决于技术和体力,但智慧统率着技术和体力,而热爱,却在智慧之上。米卢在中国足球史上所创造的奇迹,正源于一种对足球的热爱,因为这种爱,米卢享受着,幸福着,中国足球和中国的球迷们也极为难得地有机会与他一起享受着,幸福着。退一万步,即使米卢没能成功,我也依然会说,因为热爱,这样的足球,让人很幸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并让我的学生和我一起热爱并享受着是我十余年来一直追求着的幸福的感觉。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快乐也好痛苦也罢,喜剧也好悲剧也罢,我都享受着语文并为之而幸福着。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这份语文老师的工作,它是如此美妙地展示着自然、生活、艺术的精华,与学生们一起学习语文享受语文让我觉得自己永远年青。然而很快我发现,我求学时期还算发奋学过的东西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不能满足让学生热爱语文的需要。我深深意识到,让学生热爱语文,不应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或途径,更应成为一种目的,我必须为此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
我首先开始了一轮又一轮不知疲倦地自我充电,我要让热爱语文成为我终生不渝的信念,我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我知道,要当好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广博地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功夫在诗外,读书应是每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到《当代国外教学理论》,从《谈美》到《教育是无用的》,从《国学概要》到《闲情偶记》,从《中国语文教育史》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从最新的专业报刊到便捷的电子杂志等等等等,读书已成为我教学实践的不竭动力。与此同时,那些前辈们、名师们则是我身边的一面面镜子。我向孔子朱子们学习,向叶圣陶张志公们学习,向张孝纯魏书生们学习,向韩军李镇西及我们安徽的同行们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取之不尽的源泉。学习,使我感受一种充实的幸福。而我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使我的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我进行着一系列的尝试,我把它们概括为四句话:用真心打动每一个学生,用活动吸引每一个学生,用课堂调动每一个学生,用评价激励每一个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曾因一位老师的一句或许并无恶意的嘲讽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而至今追悔莫及;而也因我的一位学生在圆了自己的清华梦以后多次对我的一句不经意间的鼓励表示感谢而时时不敢懈怠。触动之余,我想到的更多的是一定要用真心用高尚的师德打动学生。一个不热爱语文老师的学生很难真正热爱语文,只有热爱才能生成热爱。于是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音,适时表达自己的关注,在生活上学习上给学生以真诚的帮助。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机会,努力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我也学唱“周杰伦”,我也看《哈利·波特》,我也玩网络游戏;我与学生一起用餐,一起娱乐,一起辩论。我深信,一句话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次谈心,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问候,一句真诚的鼓励,都足以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热爱语文的激情。要让学生热爱语文,语文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我时时铭记在心。我爱我的学生,我为他们而幸福着。
我经常开展“课外阅读研究”“课前演讲”
“我来当老师”等语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展风采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最大程度地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计划,都有自己钟爱的作家或作品,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每一学期结束,我都要将学生的研究心得及演讲稿等辑录装订在一起,大家共同分享语文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上学期学生阅读《论语》的“‘新’得”,以孩子的视野解读《论语》给我很多惊喜和发现,我已整理完毕,正在联系出版。
课堂上我最重平等的对话。没有对话的课堂,谈不上会让学生热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教育的前提是差异,有差异就需要对话,从而实现趋于平等的视域融合。对话是教育的内在需要并且是本质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通过对话,培养情感,激活思维,深化认识,教学相长,让学生走进语文深处去体验语文、探索语文,从而更加热爱语文,更好地享受语文,如此方能更为充分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使学生能够持续地热爱语文,必须坚持科学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更应因材施“评”,应当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及评价主体多元化,力求结果和过程并重。不能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法宝去降服学生,也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在评价时,我较为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纳入到评价中,重在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互评、自评,并引进家长评价,让学生更及时更有效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认识充分发表意见。从不同角度去体验,才可能会碰撞出火花。只要有利于学生热爱语文,能够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我都会以宽容之心激励他们。人生不可能没有缺憾,而正是一个个缺憾的累加,才构成了人生另一种真正的完美。事实证明,宽容生成了热爱,而热爱带来的不仅仅是考试的高分,更是一种生命质量的提升!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认为,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改变了,世界也随之改变了。用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迸射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吧!
生命,如果没有高度,你永远只能仰望。语文,如果没有热爱,你注定永远只能痛苦地爬行。我要把热爱作为我语文教学生命的高度去努力攀登。相信,因为爱,我和我的学生们一定会心存语文,一路享受着幸福着并最终达到那理想中生命的高度!
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