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这样思考的
--写在六.一儿童节的思考

小家伙在寻找什么? 桔子摄影

小黎露的中文说的好极了
本来无题可写的儿童节日,看了一位网友妹妹ashley的题为,<书包>的博文,她深忧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负担过重,给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很多的问题,她的想法萌发了我有话要说的冲动...
现行的中国青少年教育模式,应该培养怎样的后代?
拼命的灌输,拼命的挤压,拼命的期待.已经让我们的下一代童年没有童趣,少年难乐青春,青年易成老头了...谁家孩子谁不爱?但爱孩子教育孩子,也得讲究个办法.我的说法可能绝对了一些,大家不一定同意,但如果我们自己不重重猛击自己一掌,好好想一想许多存在的问题,那这些问题就会变的很严重了.
童年,本是人之初始.儿童在这个阶段应该愉快地接触大自然,学习最早的善恶之分和生活知识.在上小学之前,教育要以促进儿童天性发展为主要教育目的.无论社会还是家长,都不要在这个阶段,送孩子去学过多的什么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当然,对少数有天分的孩子例外.总之,不要把培养神童作为自己的心愿和导向...
童年,就去抓蝴蝶.就去打弹子,爬树,唱儿歌.这都是孩子认识大自然,和找回自己与大自然平衡能力的最好的办法.
要鼓励孩子从小说真话,善待自己的小伙伴.只有从小能善待集体的孩子,将来才能善待家庭和社会.
有时在电视里看到一些儿童节目,让孩子也打扮的妖里妖气,说起话来装成大人的腔调非常地矫揉造作,看着很是难受.儿童可以穿开挡裤歌舞,但不要有意识地去让她们跳肚皮舞.因为前者自然,可爱.后者虚假,过分...千万不要让儿童学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如果这样,儿童既无天真也无快乐,我们就抹杀了他们在这个阶段应有的幸福了.
到了青少年时代就更要紧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加上家长和社会过重的期望,把孩子们压得喘不上气来.他们有时比大人还忙,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许多孩子不堪重负,得了心理疾病,以后一生都很难振作...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好学生好宝宝式的教育.孩子们必须要听老师的,听家长的.他们被视为在生活上最要照顾好的贵族,而在精神上,却是许多大人奴隶.
在这里我要说一句,对孩子要有起码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和思想意识.
当每一个小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我们对他要尊重,要平等爱护.做为孩子,他们是晚辈,将来是要讲孝道的.这是咱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很好的品德遗传,也是博爱的一种具体体现.但我们作为家长和大人,在思想深处把自己看成绝对的大,孩子就是绝对的小,这样的思考是是不对的.我们在人格和人权上是平等的.要让孩子说话,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说话.那种凡是父母,老师说的话都是绝对要服从的办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与孩子多商量,多探讨,多交流,多倾听.只有这样与他们做成贴心朋友,孩子才能畅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引导...
要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既有高智商又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下一代.
现代生活对青少年的成长形成了多面体的效应.既有时代的很好的学习与生活的优势,又有这个时代带来的种种弊病.培养孩子坚强,乐观,勤奋,朴实的性格,是我们大人门能给孩子们最好的财富!
谁家没有儿童,谁家没有青少年?在要求孩子做这做那的同时,我们还是问问我们大人,自己应该做什么吧?
我只是在一个层面谈个人想法难免不全面,但我们都心疼下一代,我们都必须教子有方,必须承担我们培育后代的责任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