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那个时候
--我的军垦,我是兵之四

我和其他同学在北京站整装待发
军垦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军垦的生活也丰富多彩的,快乐的,这种多彩和快乐是在任何其它地方找不到的!"绿了荒滩,红了思想"是我们的当时的理想和追求,事实上,我们完成了这个看起来简单而有天真的目的.虽说我们刚到连队的时候是一片荒地,但经过我们自己汗水的浇灌,荒地变成了良田.
插秧的季节我们女同学都是主力.男同学负责挑秧.他们绿油油的秧苗挑到田埂边上,一把一把地扔到水田里,我们就以一种单一的动作,快速地分苗,插秧了.
女同学爱唱歌,一边插秧,一边哼着时髦的歌曲.我最喜欢唱的是"喀秋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二月里来","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里的插曲…这些歌很抒情,有点小资情调,那是唯一能温柔一下的享受.当我唱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里的那一句关于像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的歌词时,声音不由自主地变得很轻,含含糊糊的不敢触碰,就像害怕碰到一团火会烧伤了自己.我发现别的女同学也是这样的表现.因为年轻,又年轻在特殊时代,所以爱情成为极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情了.
特别是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稻浪一望无边,微风吹过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稻浪一波压着一波,此起彼伏那样的温柔深情,好像一只土地爷的大手,暖和和地触摸到了我的灵魂.说不清楚的幸福感都充满了我们的心田.
连队里利用开镰前的休息日准备起来了各种工具.女同学也把自己的镰刀当成了宝贝磨了又磨.镰刀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收割的快慢.我们坐在鱼塘边,看着男同学帮助我们再把镰刀口磨的锃亮的...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开镰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学生连也都像其它野战部队一样兴奋不已,晚上竟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辛苦了一年了该有个好收成了,我们竟然懂得珍惜收成了.一个巨大的感情变化,渐渐地在我们心里萌芽了.而这个萌芽影响了我们的后半生.我们心里有了一块土地,一块我们热爱了一辈子的土地.
我们连120个水稻兵种了100亩地.到我们下连队的第二年,一亩能打1000斤稻谷了.在那个时候完全要靠体力劳动耕作,这就是大丰收了!
人,总是对自己的收获感到自豪的.何况我们原来是五谷不分的学生.懂得粮食来自不易,才是我们真正懂事的开始…磳
当我把金黄的的稻穗像扇子一样开叠起来再用镰刀一挥,金色的丰收就被我拢在了怀里.唰,唰,唰的清脆的割稻的声音让我们特别爽快,我真想亲吻土地,他给了我们许多的喜悦和幸福,是我以前体会不到的!
我们的百各庄军垦农场与天津小站近在咫尺,是生产小站米的粮仓.这种米以前就四贡米,只有皇上和贵族才能享用的!我们就种这种稻米.
吃过小站米的人都知道它的珍贵.一颗颗的圆圆的珍珠米,烧出来的饭油性很大,喷香的且不糯牙.吃到嘴里有一种肥而不腻的感觉,好像是在吃肉又比吃肉还香,吃这样的米做出来的饭,都不用吃菜.我一点都不夸张!难怪深得宫廷的喜爱,一般人很难吃到的.
我们的饭量都很大.那个时候都全国还都使用量票呢,我们收获了自己种的粮食,可以放开肚子吃的.我一顿起码两碗饭,虽然没有好菜我们几乎顿顿吃西葫芦,吃了好几个月,找上点大蒜头就着吃米饭,香的不得了.说起饭量来,我还记得我们在大渠挖河泥时,一顿我能吃五个糖三角.那个时候,我的身体练的棒棒的,不像刚到军垦时动不动就生病了…
连队决定调我去宣传队搞节目创作,为我们师的庆祝会做准备.虽然我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到宣传队去还是脱产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还是愿意下大田和同学们在一起.
我记得我们编的节目还都很可爱.有一个节目是"挑上芹菜上北京".前两句歌词是,"小小扁担轻又轻,挑上芹菜上北京.."好多年以后我听到一首歌曲是"挑上茶叶上北京"我搞不明白是不是巧合,我们那可是首创的!
我们还编写了小品"野炊"和"丰收舞"等.这些都为以后我到昭乌达盟山区教书,给学生组织乌兰牧骑演出积累了经验.也为我从此喜爱诗歌,有了创作激情和爱好…
在军垦的两年里,我不仅学会了育秧,拔秧,插秧,除稗子,收割,打稻草捆,打稻等等有关种水稻的知识,而且我学会了养鸡,挑水等其它农活.我还学会了打背包,打马扎凳子,我最喜欢的还有扔手榴弹,练习托砖,学步枪射击等军事知识.
我成了一个能干的人,一个像样子的兵.直到后来,我打靶都很准.三枪能打28环,还赢过小奖品呢!
军垦的锻炼,为我以后到昭盟过更艰苦的日子,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和心理承受力的基础.我也是当过水稻兵的人啊!
苦着且甜着,就是人生的辩证法则.我为自己有了五味的人生而感到富有…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