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邓国治-邓散木之女

(2009-06-20 23:22:00)
标签:

杂谈

在中国美术馆的邓散木书法篆刻展览会的现场,我结识了比我大两岁的中国新闻社记者,邓国治,她略带羞涩,才华横溢,继承了父亲的书法才气,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理事。由于她敏捷的思维,善于社交,加之与众不同的视角,她是向海外媒体介绍国内文化界的大记者。近朱者赤,很快,我成了李可染,叶浅于等多位文化名人家中的访客,还在上大学的我,业余时间很多是在文化界中。

邓国治的妈妈烧一手好菜,常常在家聚餐。邓的收藏极多,有些是名家作品,有些是父辈家传古玩,有些是民俗研究资料。

邓国治骑一辆旧坤车,风尘仆仆,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版赫赫有名。

国治的姐姐据说极为美丽,却因为忧郁症三十几岁时自杀而亡。邓国治告诉我这些事时,略带宿命论地说,命中注定,那个年月躲不过的。一语成谶,1983年,邓国治走了姐姐的路,享年与姐姐走时相同。

如果她当时没走,也许在总编室看稿,也许在传媒大学任教,也许在哈佛研究学问,也许死在坦克履带之下,







http://182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6/20/22/29/122aa946db6g214.jpg
http://61.167.35.144/photo/2008/20080217-2969738.jpg
1 2 下一张


  ◆杉 木

  邓散木,现代著名的篆刻书法艺术家。这位正直的爱国艺术家,1898年10月16日生于上海,1963年10月8日,在北大医院去世,享年66岁。邓散木去世后20年,也就是1983年11月,邓散木的夫人张建权老人将“邓先生遗作近800件及书籍、碑帖等遗物全部捐赠给黑龙江省”。省政府决定在哈尔滨建立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同年11月15日,捐赠仪式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经过近三年的筹备,1986年9月6日,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在省博物馆正式落成。从此,先生的印、书、画和收藏等供世人参观和鉴赏。

  邓散木其人其艺

  据郭若愚《邓散木先生年谱简编》记载,邓散木乳名菊初,学名士杰,后名铁,字钝铁。晚年因病截去一足,因号一足、夔、吾离生、六六残人、毕方等。其他斋馆名有豹皮室、三长两短斋、厕简楼、三梦庵、怀馨室。这些斋馆名不仅标志着邓散木的人生轨迹,也展现了他的艺术生涯和不朽成绩。

  1940年,邓散木先生给自己治了一方“三长两短之斋”印,以“三长两短”概括了自己的艺术成绩。“三长”是篆刻、作诗、书法。“两短”是填词、绘画。据他的学生叶隐谷讲,“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三长”中,先生把诗歌排在书法之前,他曾说:“我的诗,首首有感而发,不作小女子忸怩之态。”邓散木艺术陈列馆书法名家、挚友白蕉对邓散木的评价也是“金石第一,诗书第二”。邓散木遗留下的500多首诗稿和《邓散木诗选》,“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基调奔放、纯真”。在现代,像邓散木先生这样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可谓寥无几人。他的篆刻与齐白石同辉,有“北齐南邓”之誉。

  “南邓北来新居处”

  1963年,邓散木先生在北京去世后,先生的遗作和收藏,一直由他的夫人张建权和在新华社任记者的女儿邓国治保管和整理,她们也一直想为先生写本传记。但是,1983年春天,先生的女儿竟撇下八旬慈母,以及一大批正等待她整理的遗作,离开了人世。女儿去世后,夫人张建权于同年11月份,将他的遗作悉数捐赠给黑龙江省。笔者收藏一本《邓散木传》,也是现在唯一的一部关于邓散木的传记,由张建权口述,谢天福和谢天祥整理,1996年5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书的扉页上,有先生挚友白蕉夫人金学仪的签名,以及金学仪和张建权的印章,落款时间是1996年7月6日。在这本传记的后记中,谢天福和谢天祥写到,“国治走后,建权伯母将邓伯伯的遗作和收藏1600余件,悉数捐赠给黑龙江省,在陈雷(当时的省长)的亲自过问下,建立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

  原黑龙江省省长、省书协名誉主席陈雷,对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在哈尔滨的创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为邓散木艺术陈列馆的题词“南邓北来新居处,金石书卷耀龙江”,既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表明了邓散木的艺术对黑龙江的巨大裨益。1983年,在全国政协一届六次会议中,张建权提出要把邓散木先生的遗作和收藏捐献给国家。和张建权在同一小组的陈雷表示,黑龙江省愿意接收邓散木先生的遗作和收藏,并在哈尔滨为先生建立永久性纪念馆。

  1983年11月,在北京政协礼堂的捐赠仪式上,启功先生书写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舒同先生挥毫泼墨“继往开来”;沈重先生题词“翰墨精神,金石有声”;赵朴初先生也称赞,“书卷长留东北,堪称曙后星随”。大家都感到,邓散木先生的遗作和收藏有了一个合适的归处,有功于后世。费智平在《不废江河万古流———写在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开幕之际》中讲到,“随着邓散木艺术陈列馆的落成,他的名字又重新唤起了世人的记忆,他的作品又吸引了众多的知音”。

  “金石书卷耀龙江”

  经过近三年的整理筹备,1986年9月6日,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正式落成。当时,该馆位于省博物馆一楼的右侧,两个展厅,省、市领导和各地书法家、知名人士300多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原省长陈雷为开幕式剪彩。徐悲鸿的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专程来哈尔滨参加开幕式。邓散木和徐悲鸿1935年年底偶遇,从此成为知己。

  据1986年9月7日出版的《黑龙江日报》报道,展厅里“陈列着楚图南、赵朴初、舒同、启功、廖静文、胡絜青等名家为陈列馆书写的题词。”楚图南的题词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启功还为“邓散木书刻艺术”宣传册题签。1986年9月7日的《哈尔滨日报》讲到,“全国著名书画家肖劳、胡絜青、孙其峰、刘文西、杨仁凯、戴敦邦、廖静文等50多人向该馆惠赠了墨宝,表示祝贺”。

  在两个展厅中,陈列着邓散木先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书法、绘画、篆刻、印谱、手稿等400多件,展厅约180平方米。关于捐赠的邓散木遗作和收藏的数量,《新晚报》、《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1987年《哈尔滨年鉴》称“两千余件”。1986年9月7日的《新晚报》称,邓散木艺术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书法篆刻家艺术陈列馆”。已故著名教育家、文物鉴定家、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邓散木艺术陈列馆题写了馆名。

  费智平讲:“‘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在黑龙江省博物馆诞生了,琳琅满目的金石、墨宝、诗词、著作,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艺术风貌,也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艺术家半个多世纪以来艰难跋涉的道路。”

  张建权和陈列馆

  邓散木先生一生教授学生颇多,单孝天、凌虚、叶隐谷、郭若愚、张守中、黄升庵等,都是他的高足。1986年夏天,在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开幕之际,单孝天应邀抱病为《北方书苑》“邓散木金石书法专辑”撰写了《将艺术献给人民———邓散木老师二三事》一文,回忆了和老师的故事。郭若愚梳理了邓散木先生的人生和艺术经历,编写了《邓散木先生年谱简编(初稿)》。叶隐谷写了《衰年报国有余情———写在鉴定工作之后》一文,赞誉先生的爱国气节和情怀。

  《邓散木传》的整理者之一,谢天福在陈列馆开馆前,受张建权嘱托来到哈尔滨,但是由于他心血管发生了“故障”,两次入院治疗,未能成行,时间一拖便是一年多。1987年夏天,谢天福专程来哈尔滨参观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并“访问了该馆的几位同志,查阅了馆藏的有关资料,为《邓散木传》的早日问世争取了时间。

  据省博物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副馆长于亚君讲,纪念馆落成后,邓散木的夫人张建权,每年都来哈尔滨小住,看看先生的遗作和收藏。女儿邓国治去世后,夫人孤身一人。夫人后来生病住院,省博物馆派出两名工作人员,去北京照顾张建权夫人,直到2005年11月2日,张建权在北京故去,享年102岁。

  于亚君研究员在《邓散木艺术陈列概述》一文中讲到,“自1986年开馆以来,共举办了三次主题性的基本陈列。近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青岛等地进行了《邓散木艺术》巡回展览”。2005年4月27日至5月24日,“沉雄绝俗———邓散木书画篆刻艺术展”在青岛市博物馆举行。这是先生第二次在青岛举行艺术展览,生前,1980年,他的《金石书法展览》在青岛举行。作为青岛市博物馆“走进大师———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展”之一,先生的展览受到了参观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女儿邓国治对父亲的评价非常到位,在1982年香港《文汇报》发表的《邓散木的艺术》一文讲到,父亲取得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功夫与天资”的统一,“广博与专精”的融汇,“追求与自然”的结合。

  邓散木艺术陈列馆设在哈尔滨,是哈尔滨和黑龙江人民的荣幸,这让我们领略到大家的大作,大师的大智。

  稿源: 新晚报
  作者: (见稿内署名) 
 _sina_#8221_word__嗉 秦晓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