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喜欢让我忧

(2025-02-26 13:53:41)
标签:

人工智能

deepseek

生文

作文

高考

分类: 社会
   让我喜欢让我忧


  老干部过组织生活,安排老高讲人工智能条件下“‘艺’起玩起来”,到场听讲的人很多,座无虚席。老高也是退休干部,且年过七旬,但他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钻研度很强,这点我等远不如他,虽然说的是“玩”,但许多专业讲解的铺垫依旧令我在内的许多人感到吃力。不过,我还是了解了不少东西,尽管还是皮毛。除了最近热门的Deepseek,还对秘塔、、即梦、可灵、豆包等智能软件平台做了简单介绍,并且指导大家下载软件,发布指令,进行“生文”(即生成文字)的操作。
  比如:输入“南翔古漪园”关键词以生成一篇游记,并可提出诸如“500字”“散文式样”“旅游季节”等要求。结果15秒时间这篇游记就呈现到手机屏上。关键是系统数据中已有大量有关“南翔古漪园”的数据以及将这些数据转换为不同呈现形式的机理,而且这些数据内容可在人工智能“自我学习”的机制下不断扩充和丰富。
  这确实让人感到惊叹。这让我想到许多“程式化”的文字工作完全可由人工智能的“生文”功能替代。如一些部门的研究机构每年或者定期的计划总结,文字量不小,收集整理工作量很大,但重复性很强,容易疲沓。如果能将工作信息不断录入系统,让系统不断“自我学习”,待需要“计划总结”时只要发出含有各种要求的指令,很快就会生成所需要的计划总结稿,至少会是一份初稿吧!这样就会轻松省力不少。
  当然,事物的两面性在这里也会显现。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中学学生都熟练地用人工智能生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这样会不会弱化对思考、研究、文字能力的训练?因为这个年龄段是这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假如高考语文模式不变,同时又不允许将人工智能设备带入考场或者根本不允许人工智能运用于考试,那么高考作文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让我喜欢让我忧”的问题。怎么解决?还要看,不宜匆忙下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道难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