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耳熟能详的名字。虽然看过她的作品不多且多是改编后的影视剧,但不能否认,她留给这一两代国人的记忆却极为深刻。只是已多时未闻其讯息,对于她的离去还是感觉很突然的。更感震撼的,还是她离去的方式——报载为“轻生”,实则自我了断,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看不得“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那样的“惨状”,她不要那样的“死亡”。诚然,如琼瑶所说:“‘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她不想听天由命,而想为这最后的大事“做主”。
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86岁,虽已耄耋,但从她留下的视频来看,还远未到卧床不起、不省人事的地步。然而她却做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尽管这并非最好的选择,但却是当今社会现实下最合理的选择。
曾几何时,“现代医疗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让众多老人在死去活来、欲死不能、痛不欲生中延续无谓的生命。更有许多失智老人,虽然个人可能已不觉多少痛苦,但其对家人带来的痛苦以及对于社会资源消耗,也是一笔难以算清的账目。
因此,趁自己还能自我支配时做出决断,这是琼瑶离去这件事的意义,当然不一定照搬她所选择的方式。与其不能自主的“苟且”,宁愿自主的“翩然”。
然而琼瑶也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炼’”“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炼,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琼瑶也热切地期望:“但愿那时,人类已经找到很人道的方式,来帮助‘老人’们,快乐的‘归去’”。这应当也是我们步入老年的人们共同的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