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西凌家宅路的熟悉,盖源于老父在“九院”的几次住院。最近一次住了一个多月,我天天往返于此,对这条路的熟悉度达到了高潮。
当然,更早听闻的是西凌家宅小区,几栋高层耸起,在90年代时很是炫目。闻其名,过去应是一处村落,后来成了简屋区。依稀记得80年代初一个雨天,陪单位领导到住在这里的同事家,是沿着一条泥泞的小路走进去的。现在这个区域的路网布局应该是整理过的,否则西凌家宅路不会那么笔直。有西必有东。隔西藏南路(过去是三门峡路,再早叫三官堂路),对面有东凌家宅,只是名气不如西凌家宅罢了。
我很喜欢西凌家宅路,喜欢它临街的骑楼,喜欢它散发出的烟火气。
西凌家宅路的骑楼,虽然只在北向的一面,但它长达三百米,规整中不失某种壮观,说它是金陵东路的缩小版也不为过。可惜金陵东路已凋敝,而这里的人气却是方兴未艾。
骑楼下,各种商铺鳞次栉比,多为周边庞大居民群日常生活之必需。路南虽无骑楼,但在骑楼繁荣的带动下,也是见缝插针,布置了或密或希的商铺群落,让整条马路“繁华”起来。
西凌家宅路走的是亲民路线。各类超市、菜场菜社、食品餐饮、美容美发、日常维修等,应有尽有,并且以中低档为主。
“苹果花园”是平民化的西饼屋,现在市内已很少见,但在这里却保有三开间门面,整日门庭若市。每天清早,还供应隔日西点,十元一斤,许多老人排队等候。
“全启和”是一家超市式的餐饮铺,成了当地居民和路人的“食堂”,其热闹程度让对过的“大富贵”分店也相形见绌。八元四只的生煎,个头和汤汁堪比“小杨”,性价比极高,成了每天早中两市排队的抢手货。
“老同盛”开在制造局路角子上,原只是一家南北货店家,但在这里它俨然成了综合性的食品公司。除了南北货,还有糕点糖果、烟酒水果,还有糕团、酱菜、熟食等窗口,充任了居民小区里的“第一食品”角色。
当然,西凌家宅路上的竞争也时时可见。“山林大红”是著名的熟食品牌,某天它却挂出了“本店关闭,全场七折”的告示,引来众多老人的排队。或许是西凌家宅路上品牌和非品牌的熟食店太多所致。尽管有标准化的“万有全长江菜市场”和诸多菜社,但不久那里又开出了一家“好客时代生鲜”副食品店铺,不仅占有三开门面,里面还很深,灯光通明,价格实惠,很吸引人驻足。你唱罢来我登场,这也许正是这条路的活力所在。
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西凌家宅路经历了人气的两度消长。一波是十二月份到一月上旬,疫情让这条路上门庭稀落,与附近“九院”门里门外的拥堵形成鲜明对比,直到一月中旬因春节的临近才渐渐复苏,那家“梅记大块头爆鱼店”门前还出现了人头攒动的“盛况”。另一波是春节长假店铺纷纷打烊回家过年,呈“万花纷谢一时稀”态势,只有“鑫诚”水果大卖场等少数几家还开着,长假过后才慢慢有了活气,等我无需再走这里时它烟火气已恢复到了“如常”的程度。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西凌家宅路也同样如此。以后有机会、有心情,还会去那里走走看看买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