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管”

(2022-12-16 17:04:22)
标签:

“混管”

“单管”

成本

高峰期

耽搁事

分类: 社会
“混管”

    某晚我去做核酸,偶遇“混管”阳性者。他刚接有关通知,现正排队做“单管”甄别。
    “混管”,即多人(一般是10人)的取样混在一个试管集中检测。这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一管过关,即10个人全部OK了。如果有阳,只需这10个人再“单管”甄别一下即可。在全社会阳性率很低的情况下,“混管”阳性的概率极低,波及的人群也不多。但如果处于感染高峰期,情形就不一样了。
    虽然现在对“混管”阳性者的管理已经相当宽松,当事人可自己外出到采样点甄别,但由于当前医院等特殊场所依然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如果有看病等特殊需要的人们且本身并无阳性,甄别还是很耽搁事的。
    当然,全面“单管”成本较高,在免费情况下难以实行。家对面的社区卫生中心曾搞过午夜零点至早上8点“单管”,我曾多次赶在时间点前往采样,但现在也停了。
    唯一的办法是,无特殊情况尽量不去做核酸。毕竟现在需检查核酸证明的场所已经很少很少,不做核酸并不会影响个人活动。这样,假如自己确实有恙,也不至因“混管”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