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第六十日,居委重启“出小区”,我终于走出了小区大门。
上次从外面回到小区还是三月三十日,到今天再出小区正好两个月。尽管前前后后不到三个小时,但由此两个月“足不出户”的终结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到晚上传来大消息:市防控办决定6月1日起除了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外,住宅小区恢复出入,特别明确“各区、各街镇及各居村委、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区的居村民出入”。由此,日记形式的“足不出户”生活记叙,也失去了再持续的基础。
本来只准备记叙四五天,与四月初浦西“静态管理”的时间同步。没想到这一过程未按预先的承诺准时结束,反而变得遥遥无期。同学鼓励我写下去,我也觉得有必要留下一些特殊时期的实录,但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一记就是六十天,今天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平心而论,结束得还是晚了一点,早一点更好。
今天,一刻不停地行走了三个小时,走得脚也痛了,且足迹早已突破“本街道范围”的限制。虽然“山河无恙”,一切就像昨天刚刚离开,但人心还是两个多月前的样子吗?过去的上海还回得来吗?
对于“6.1”的“解封”,还没出发就见端倪。有人通报,浦东不少小区大门洞开,居民已能自由出入。随着步行的继续,所见所闻让这种感觉迅速加深。南京路的行人多了不少。贵州路正在拆除“硬隔离”,黄河路苔圣园前的“硬隔离”已经拆完,拆下的木料堆砌着,看来很难再可回用。这样的惊人浪费,不由使人心痛。南京路的大商店开始营业,但门可罗雀。过去的“优秀生”承兴里作为“封控区”还被“硬隔离”包围着,但祥康里尽管弄口还有“大白”敬业地守着,但似也强弩之末。
人民公园前,有爱心人士在喂猫粮,花猫贪婪地食着,看着让人心酸。据介绍,这期间猫也饿死不少,就像上次小区里的白猫围着我不愿离去那样。可怜的猫,还有流浪狗,至死也不会明白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希望随着人们走出家门、走出小区,一切都会好起来。
本想今天外出时能买点什么回来,但几乎没什么店铺开门,即便有开门的也不能进门挑选商品,只能放弃了。随着“核酸集中筛查”的淡出,个人常态化“核酸”变得重要起来,否则外出就会寸步难行。但今天找采样点却颇费周折。黄浦的采样点称为“易检小站”,设点不少,但采样时间不一,有的是隔天,有的虽然天天有但只开半天,所以一开始我几乎处处扑空。好不容易在六合路找到一处,但一看长队已排到新光影剧院,只得放弃。最后在和平影都对面星巴克门前找到一处,排了20人左右,只是他们要扫“场所码”,不像“社区筛查”扫的是“核酸码”,又费了一些功夫。等采完样再步行,一路上发现采样点却多了起来,在大剧院门前还看到了一辆十分新潮的房车样的流动采样车。
“足不出户”结束了,结束得有点晚,也有点突然。但希望其他还在“足不出户”的人们也能尽快解脱,同时更希望这样的“足不出户”永远不要“又重来”,尽管不希望“足不出户”就这样结束的还大有人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