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不出户”第五十三日,一大清早就见不远处地铁站口拖拉杆箱的人们在坐等开门。六点一过,这些人纷纷涌进车站,应该是赶头班地铁去虹桥的。昨天地铁的开通,对这几天的“离沪潮”是一种助力。经历了这一段的日日夜夜,上海城市的吸引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而对我们这些人来讲,今天最大的事情无外乎可以出小区了。但好景不长,此事晚上就被叫停,原定次日“华润万家”的“限时购物”亦一并取消,原因是街道里有两个小区又“显阳”了。大家还没真正兴奋起来,就已经垂头丧气了。
清早就听对面大声争吵了。后来才知这几栋和我们是“错峰”出行,他们是上午,我们是下午。至于吵什么也懒得去打听了。
平日盼望解封,真到此时我却提不起精神了。也许是一种惯性,或者是惰性吧!家里人出去了,在凉棚下领取《出入证》并领到一只N95口罩,规定两小时内必须返回并交还《出入证》。中间可以轮换家里其他人,但我依然放弃了。手里正在赶一篇稿子,好不容易有思路和状态,不想半途而废。再说近两个月下来了,还在乎这一时半会?
出去也无法有收获。虽然“山河无恙”,但方圆几里,只有一家小型“联华”开着,且不能进门。你要什么商品,报出品名,营业员帮你取出来。如此方式,顿时让人打消了购物念头,同时也不禁担忧起来。可出小区了,保供还继续吗?如果不再保供了,按目前的网点数量和购物方式,能维持生活必需吗?
好在晚上出行被叫停,一切恢复原样,且街道正酝酿新一轮“保供”,明天就开始发放,人们的心反而定了下来。街道习惯于“保供”,我们习惯于“被保供”。近两个月的时间,足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现在,一切都要回归“如常”,谁都难以一下适应。但这一天或迟或早终会到来。再这样下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已无法持续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物资匮乏,“保供”之外就靠“团购”,而“团购”本身也是发展的。今天对面“团购”了理发。整整一天,理发员一直在埋头劳作。白天在树荫下放把折叠椅,入夜移至门厅,灯火通明“继续战斗”。周围总有三五人在等理发。我看了下时间,已深夜十点半,还没收摊的意思。
“团购理发”,是对劳务的“团购”。劳务虽有别于有形的物资,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理发,是当前最紧缺的劳务需求。是否还有其他劳务可被“团购”?希望不会再有了。因为,市场不可能永远如此失灵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