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第四十四日,没有“核酸”,但还是有两次“抗原”,一切重又归于平淡。“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平淡,就意味着快了。现在热闹的是那些还在频繁做“核酸”的区域,它们倒是真的“麻烦”了。一墙之隔的恒安坊,“沉寂”了两天,今又“上榜”了。
我的预感不无道理。晚上得到消息,我楼升格为“防范区”才几天,区里又将我小区评定为“无疫小区”了。难怪近段时间居委对我小区居民“千叮咛,万嘱咐”。也确实是,居委管辖的两块区域,恒安坊是无望了,唯有我们还有希望评上“无疫小区”。我不知道“无疫小区”有什么待遇,至少将来“解封”会优先一点吧!而近来“核酸”频次的明显减少,也算是一种待遇。
检测频次的减少,也会带来思想上的麻痹松懈。昨居委发放“抗原”检测用具,装在马夹袋里,放在每户门口。而有些住户已不当回事,好久不去拿,结果被清洁员误当垃圾收走了。真是可叹!
不远处的街口,今又聚集起一帮拉着拉杆箱、背着双肩包的人。远远望去,只见他们不是在等车,而是经“大白”验证,一个个往里走去。显然,这是从方舱或其他隔离点返回住所的。这是“足不出户”以来,第一次见此情形。晚上看到区里公众号文章《曾经最“难啃”的这块区域,现在怎么样了?》,就是对这块区里“疫情最重”的区域近两个月来日日夜夜的艰辛和努力的生动记叙。文章最后写道:
这一区域“疫情走势的趋稳向好,正是上海社会面疫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一个缩影”。
这一路“走得很辛苦。但起码它可以证明:防控成果来之不易,靠的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工作千头万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愈发绕开不得”。
应当说,这是讲的很到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