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重固镇是故地,是因为我48年前学农时确确实实去过。说它陌生,则是因为我仅仅去过那么一次,而且办完事立即回赶,连它的概貌都没见着。
这次我们去郏一,自然要在重固镇停留一下。
当年重固的商铺是沿现在的赵重公路分布的。现在作为青浦大镇的重固已具过去县城的规模,商店自然也是星罗棋布了。

东街有年头的樟树
通波塘经过疏浚,比过去宽阔不少。但作为重固市河那一段老通波塘却还基本保持原样,两岸的东街和西街还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只是东街依托北面宏大的法会庵试图打造“庙宇商业”,所有商铺正在外贴原色的木板,连庙泾桥也涂上了黄漆,以呈现黄澄澄的佛教氛围。

庙泾桥
而对岸的西街及其他街巷则依旧强化白墙黛瓦的风情。始建于崇祯二年、重建于道光十三年的南塘桥,成为体现重固水巷特色的仅存标志。

南塘桥
坐落于西街口的影剧院规模很大、设施齐全,但也难掩行业的衰落。有意思的是,那天它正在上映《半夜鸡叫》。不过据说它马上会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馆,藏展隔壁福泉山遗址的文物。以此为契机,连同附近历史老宅的保护和修复,西街可能会成为一条文博休闲街。

未来的福泉山博物馆

西街53号古宅
不过,此行我们没进福泉山遗址景区,倒不是因为门票,它只有8元/人,而且我等年过六旬可以免票,主要还是赶时间,当然也有我们一行对考古才疏学浅的缘故。十多年前,在此当镇长的缪京送我一本他主编的《福泉山:上海历史之源》,我却一直没好好阅读。

缪京主编有关福泉山的书籍
说重固,不得不说郏店。这不仅是因为48年前学农班上驻郏一,我在郏店营部参编《学农战报》,更是由于历史上郏店和重固地位此消彼长的纠结。
郏店之名来自北宋水利家郏亶。那时的郏店是其父子两代的居住地,故名。历史上,郏店有郏家店甚至郏家市的名号,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我在郏店营部时,郏店大队部就有肉庄、豆腐坊、供销下伸店,还有纵跨通波塘支汊的古石拱桥和背塘面东的古时大宅。从重固到青浦的机动班船,郏店也是一个大站。
而宋代的重固则还是蛮荒之地。南宋韩世忠抗金在此掩埋了大批战死将士,连福泉山也坟茔丛生,故人称此地为“鬼+重(音xiong)鬼+固”(现代汉语中无这两字,所以用+替代,实际上与“魍魉魑魅”的构词法相同)。后来,去掉鬼字旁,才有了重固的地名。
再后来,重固逐渐兴盛而成为镇,郏店相应衰落而为村。现在,虽然郏店村还在,但历史上郏家店、郏家市所在的地方已被夷平……

历史上郏家店、郏家市所在地。左侧是通波塘,中间可见一支汊。跨支汊的土堰即原古石拱桥的位置。原有的宅屋荡然无存。现在的郏店村地处重固边缘,其发展程度和对岸的郏一村比较,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