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2021-04-12 13:10:57)
标签:

郏一

学农

48年

工业园区

族群

分类: 旅行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人上了年纪,总有突发奇想。前些年,去青浦朱家角沙家埭,试图寻访中学毕业前的学农基地。没想被金泽的恬静和朱家角的繁荣吸引住了,等想起正事,天色已晚,只能悻悻而归。

这次想去更早一点的中二时学农基地——青浦郏一探访。本想去年秋天成行,以与1973年“三秋”学农的时节特征相映,因某种变故耽搁下来了。今年开春更多同学表示积极参与,并达成在春天成行的共识。

清明时节,连续多日天空清澈明丽,却在我们出行那天细雨霏霏。不过,车出外环,雨开始停了。等车停在郏一时,天气完全晴朗了。也许是老天要我们体验和见证春的变幻莫测。

下车时,我等一脸茫然。眼前的致富路是通衢大道,全然不见了记忆中的郏一到处可见的羊肠土路。只有赵重公路西侧“郏一人民欢迎您”的牌楼,让我们坚定地相信我们确实来到了郏一。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郏一人民欢迎您”

当年的郏一称大队,属重固公社。现在的郏一是村,已划归香花桥街道,属青浦城区。因为青浦工业园区已“侵入”郏一的地界,至少已将盛泾以西的地盘,包括我班曾经劳动过的郏一6、8队,纳入其中,以致我们无法继续前行去实地怀旧,只能打道回府。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传说中的俞泾。西侧已是气宇轩昂的青浦工业园区,我班劳动点郏一6、8小队已被包裹其中。

不过,我们还是发现了当年的船闸,一南一北,扼守着传说中的斜港。船闸还是旧物,在曾经一马平川的郏一田野,它俩鹤立鸡群,近观甚至有些许恐惧,但却能深刻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此行能够记起的唯一标志物。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斜港的两座船闸之一

斜港以西,尚存原5队残破的田园景象。它的房地已被征用,很快工业园区会蚕食至此。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斜港以西(原郏一5队)即将消失的田园风光

斜港以东,虽已不见学农时的痕迹,但两边的陈旧的厂房基本上还是1980-1990年代“前工业时代”的样子。此地的工厂群带,尽管产业能级和管辖级别低很多,但仍冠以郏一工业区之名。不过,这里纳入青浦工业园区做根本性的改造升级,只是时间问题。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东斜港的“前工业时代”

近通波塘原郏一1、2和10、11队的地盘,现在是一大片墓园,称福泉山留园,近期扫墓者依然络绎不绝。这个1990年代建设并冠以福泉山之名的墓园,适应人类的刚需,投入少来钱快,加上“无烟”特性,应当为郏一乃至当时的重固带来可观的“第一桶金”。

附近是郏一村委会,它在管理层级上相当于居民社区。当年的大队部也就两三间平房,至多加个打谷场兼会场。而现在的郏一村委会却是气势不凡的一栋整楼。

郏一:48年后的重访

郏一村村委会

我们在村委大院找到一位做清洁工的当地老人(其实比我们也大不了几岁),向他打听去6、8队的走向,还有同学向他询问几位有名有姓的当地村民近况,一一得到了确定的答案。

回到家里,突然想起有份谢老师当年写的关于郏一8队的调查报告,其中有一些队委真名实姓。找出一看果然是:队长是陈金星,副队长为丁福根、陈茂兴、刘金娣(妇女队长),队委有陈茂奎(副业)、黄福昌(会计)、王秀锦(棉花)……恕我事前功课没做到家。假如怀揣这份名单,此行可能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从调查报告得悉:历史上郏一地势低洼,农业条件较差,本地人不多。大多数村民来自外省,据说有八个省的人,大都是苏北、浙江等地,最远来自湖南。虽经过许多代人,但族群矛盾一直存在,在特殊年代甚至出现了“贫革会”“农革司”等土里吧唧玩意儿的对峙。

这让我想到,现在那里一定还有不少新上海人,不知他们与当地人的融合度如何。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种融合将更为快捷平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明无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