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合川上钓鱼台

(2012-10-03 13:03:37)
标签:

王坚

合川

钓鱼城

嘉陵江

石照县

去合川上钓鱼台

    合川是重庆的一个区,离重庆市里路途不短。第一次听说合川这个地名是在《红岩》小说中,江姐从朝天门上船就是往合川去的。

    合川意即“江川合流”,涪江、渠江在此注入嘉陵江故得名。而在嘉陵江、渠江的合围之间有一个钓鱼城。我们此行就是奔着钓鱼城去的。

    钓鱼城因钓鱼山得名,而钓鱼山又取名于钓鱼台。据导游介绍,很早以前,嘉陵、涪、渠三江洪水泛滥,成千上万灾民上山避难,天长日久饥饿难忍,濒于死亡。此时从天而降一位巨人站在山巅巨石,挥杆垂钓,灾民就此得到拯救,故称钓鱼台。至今巨石上除了钓鱼台之石碑,依然留有巨人的足迹。

去合川上钓鱼台

    钓鱼城最大的看点在于它曾是一个宋元古战场。首先,为了抗击蒙古军队进攻,四川重庆府在钓鱼山上修筑钓鱼城,并将合州(今合川)及石照县的衙门迁来此地。其次,13世纪合州军民在此凭借天险抗击蒙军精锐之师,时间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创造了中外史上罕见的战例。据说,此役迫使蒙古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也阻止了其向中东乃至非洲的扩张。

去合川上钓鱼台

    后来,守将王坚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与蒙军谈判,在得到不杀戮一名百姓的承诺后,开城降元。对王坚的这一举动,后人争议颇多,但在忠义祠里依然将他与张珏并列作为正面人物展示,甚至还树有王坚记功碑。此举虽比不上以身殉国那样壮烈并为后人所称颂,但在蒙军对陷城杀戮无忌的军训下,客观上保证了合川百姓免遭生灵涂炭,应当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这样的评价涉及近现代史上的敏感话题,难以过多渲染。
去合川上钓鱼台

    同时我也想到,假如没有钓鱼城发生的这场宋元攻防战,假如蒙军没有藉此从欧亚撤军,并由此继续去征服中东和非洲,现今中国的版图就完全不一样了。可惜,历史是难以假设的。只是在参观护国门、飞檐洞暗道、九口锅军火制造场等古战场遗迹时,我的兴味已不那么足了。而我的腰伤也在上上下下中不断加重。 去合川上钓鱼台

    护国门

 

去合川上钓鱼台飞檐洞暗道


去合川上钓鱼台九口锅

    与钓鱼城有关,近年修复了宋石照县衙门。门前“越诉苔五十”、“诬告加三等”两块石碑对越级上访和诬告他人都作出了惩戒明示。“喊冤击鼓”也反映出百姓申诉程序比较简单。这些古已有之好的做法,值得现今好好借鉴。而“思无邪,公主明”的石碑更有明确的警示意义。且“公主明”的“明”由“日”偏旁改为“目”偏旁,昭示官员清廉与否,百姓一目了然。

去合川上钓鱼台

    钓鱼山上还有一些更古的历史遗存,包括许多摩崖石刻。最著名的是那尊“悬空卧佛”,从唐代开始建造,至今完好,为国内仅见。

去合川上钓鱼台

去合川上钓鱼台

    抗战时期,重庆是陪都,钓鱼城又是要塞,山上自然留有不少民国要人的遗迹,同样值得珍视。

去合川上钓鱼台

    下山后,见嘉陵江、涪江汇合处有文峰塔,据称有三百年历史。现在塔下建有文峰城和文峰公园,由于行程匆匆,也无暇光顾。中午在江边的船饭店就餐。嘉陵江下游有水坝,此三江汇合处就分外开阔。从饭店甲板透过薄雾,极目远眺,眼前的景象颇有点烟波浩渺的意境。

去合川上钓鱼台

去合川上钓鱼台

    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合川百姓背着竹篓到江岸洗衣的情形。这才是原生态的蜀人生活

去合川上钓鱼台

去合川上钓鱼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