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体育的点滴记忆之中国男篮70年代的坎坷历程

(2008-08-13 23:51:49)
标签:

男篮

梦八队

情感

体育

10号晚上,中国男篮和美国“梦八队”在北京奥运会小组赛第一场即行碰撞。据说,全球收视人数达到30亿之多。尽管比赛安排在北京时间2200,但我们仍然坚持等到那一刻并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整场比赛。连美国的老布什、小布什和前国务卿基辛格也不远万里亲临现场观战,可见人们对这场普通小组赛的关注度甚至可能超过以后才会发生的决赛。

今天的中国男篮虽然在全球的排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它毕竟拥有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三名NBA球星,实力上已有了质的飞跃。这场比赛虽然中国队以31分之差告负,但观众仍抱以热烈掌声,因为他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人们也不希望中国队员拼尽全力,因为后面还有四场小组赛更为关键。

两天后,中国队迎战世界冠军西班牙队。强大的西班牙对竟让中国队领先了近40分钟。只是在最后1分钟才幸运追平。加时赛,由于中国队体力透支,加上姚明六犯离场,西班牙队才死里逃生,8575赢了中国队10分。

中国男篮虽败犹荣。

70年代的中国男篮初登国际赛场,就露峥嵘。由于中国长期被排除在世界比赛和亚洲比赛之外,人们不了解中国男篮的真正实力。

直到1974年上半年,当时的亚洲冠军菲律宾男篮来华访问,接连输给中国国家队、八一队和一些地方队,惊呼中国将成为亚洲篮坛霸主。

这年9月,中国派队参加在伊朗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男篮在小组赛先后战胜菲律宾、韩国,但在前四名循环赛中又负于韩国,并“为了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拒绝同后来成为本届亚运会冠军的以色列比赛,最后获得第三。据当时《参考消息》援引外电的报道称:在前三名的领奖台上竟然出现中国队员不与金银牌得主以色列、韩国队员握手的冷淡场面。亚运会后,由于担心安全问题,以色列被劝加入欧洲篮联。

由于这届亚运会期间中国恢复了在亚洲篮联的席位,第二年也就是197511月,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亚洲篮球锦标赛即获得冠军。当时新华社的统发稿称,中国男篮同时获得参加1976年蒙特里尔第21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资格。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篮联的合法席位,无法参加奥运会比赛,一代优秀运动员只能望洋兴叹。我记得1975年时,西班牙虽然还不是世界冠军,可也是一支国际劲旅,但访华时竟大比分输给了八一队。可见当时中国篮球的实力是相当不俗的。

1979年底,中国已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但稍后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在争取“三连冠”的征途上却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搏斗。随着八一队实力的提升,参加这届亚锦赛的中国男篮几乎全部由八一队的教练和队员组成,代表了国内篮坛的最高水平。队员有 2.28米的穆铁柱,还有优秀中锋邢伟宁、神投手郭永林、1.78米的优秀后卫吴忻水,好象还有现在中央台做篮球嘉宾的张卫平,可谓球星云集。

那一届亚锦赛,菲律宾队实力下降,早已退出争冠行列。本来亚洲二流的日本由于增加了一位2.30米的中锋,实力陡增,一下子成为夺冠热门。韩国队依然实力强劲。

前四名争夺战,中国先是对日本。双方防守出色,长分缓慢。最后只打到60:58,中国以2分险胜。第二天早上,中央电台报新闻,播音员先报出“60”时,我们还以为中国队输了,接着听到“58”才舒了一口气。

最后一场对韩国。由于先前韩国已输给日本,只要此役韩国大比分赢中国,日本就是冠军。因此,东道主请来苏联裁判主裁这场比赛。由于当时中苏的国家关系,苏联裁判的表现可想而知。还没有到上半场结束,中国队所有2米以上的队员全部被罚下,场上剩下的全是小个阵容,中国对韩国的身高优势完全丧失。下半场,中国一度落后10分之多,许多人称中国队“是输定了”。但靠着顽强的意志,中国队坚持到底,最后以4分的优势艰难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并取得莫斯科奥运会参赛资格。

当时,女排也首度战胜日本夺得亚洲冠军。男篮、女排受到国家的褒扬和人们的追捧。男篮甚至发出了在莫斯科奥运会上“拼死拼活夺冠军”的豪言。我们也期待他们的出色表现。中国男篮全体成员在西康路静安体育馆进行表演赛时,我也在场。

但是,由于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参与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动,又一代中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失去了在奥运会中崭露头角的机会。

呜呼哀哉!

现在,政治逐渐远离体育,抵制已不得人心。中国男篮和其他健儿一样,从80年代开始,一批一批地参加了一届届奥运会,人们对中国篮球的认识程度与日俱增。

比起他们的前辈,姚、易、王等是幸运的。当然,我们作为观众也同样是幸运的。因为现今已“换了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