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不给孩子看童话?

(2010-09-25 13:34:44)
标签:

童话

真善美

真相

育儿

分类: 交流讨论

本文来源于包林运育儿网上的问答,原帖地址:http://www.baolinyun.cn/a/a.asp?B=11&ID=7477

 

好奇男孩成人创作了许多童话,认为这些是给孩子看的。童话营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崇尚真善美。现实的世界并不如此。也有人说童话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力,但这样的“想象力”对孩子是有益还是无益?这是想象力还是幻想?记得蒙台梭利的著作里(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出入,大概在讲到想像力,神游那几节)是认为要让孩子认识事实,养成理性的思维,而故事对孩子内建逻辑是无益的;斯宾塞也有提到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认为科学的思维可以让孩子以后少走弯路,认为故事就是故事,应该告诉孩子这是故事而不是事实。也有人认为一个读了童话的孩子多了一份“灵气,天真,纯洁,可爱”,但这些,是不是就真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益?有人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保持一份纯真是好的,他(她)以后长大之后,自然会去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可是,如果孩子最后是要认识这个真实的社会,为什么我们不在一开始就告诉他,而要让他在往后的岁月里,几经辗转才认识事实呢?

我自己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是在童话里泡大,我曾经以单纯为荣,把理想化当成现实,直到在现实里摔了重重的一跤。有了孩子之后,开始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入门书,知道要“认识自我”,知道和现实作对就会受到现实的反击,要认清现实。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周围的客观存在?

生活可以作梦,但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孩子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再给孩子看童话,孩子才会在心存美好之后多一份理性的判断。由此说来,童话,似乎不适合小小孩?爸妈们,你们都有什么看法,一起来说说!
 
包林运:
一个好问题!好奇男孩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真的想赞一个!
就这个问题,我也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供探讨吧。

我看见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一句话:童话,看怎么讲吧。

就我的记忆,蒙台梭利在谈到用故事培养想象力是一个普遍的误区的时候,曾特别讲过她并不反对给孩子讲故事。她认为故事对于孩子发展语言、逻辑思维,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蒙台梭利并不反对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她只是反对用童话故事培养想象力的教育观点。而我理解,成人的理念所决定的讲故事的方式,其影响远远大于童话故事本身。
再拿小说举个例子,这是成人的故事。我想,真的有人会沉溺于小说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十分荒唐可笑,记得有一个相声就是讽刺听书入迷的人,别人都得用前朝的语言才能跟他对上话,不然他就急了。但很多时候,阅读小说可以帮我们更多地了解社会人生,在有限的生命经历中更多地体味人性。当年梁启超也曾主张以小说启迪民智。事实上,无论作者寄托多少理想化的东西在作品里,能称得上文学作品的东西,总是或多或少反应了现实的真相。笼统地说,小说是让人沉溺于虚无,还是助人认清现实的真相?我觉得,只能说取决于阅读者如何读,书不迷人人自迷。
我从来没觉得童话世界是真善美的理想化世界,坦白说,以前看到有人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总会隐隐地有点纳闷。难道他们没有看见著名童话中充斥着各种假丑恶:《白雪公主》中女王的恶毒与谎言,《灰姑娘》中后母的刻薄,《天鹅湖》里恶魔的阴险与强大,《丑小鸭》里同伴的冷漠……还有许许多多的“死”、“把某某吃掉”等等。我个人理解,这些童话之所以经久不衰,恰恰不是因为它们符合成人唯美的理想,而是因为它们以童真的眼光反应了现实生活的真相。
所以,故事看怎么讲。举个具体的例子,以前我博上转载过一篇《美国老师,如何跟学生讲灰姑娘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927cb0100aw6o.html
《灰姑娘》这个故事在大雪1岁多的时候我也给她讲过,不过,王子与灰姑娘的美满姻缘没有引起我们两人的注意,大雪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灰姑娘看到了钟上的时间,就急忙跑了(跑得连鞋都顾不上拣,其实这确是故事的一个关键情节)。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大雪时间观念的启蒙,由此我们养成了看钟表决定行动的习惯。错过了某个特定时间就会有严重后果,这就是童话中包含的生活真相。讲童话,是要让孩子沉溺虚幻的理想世界,还是借助童话帮孩子认识现实生活,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