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入园:父母心态好,孩子更顺利

(2010-08-10 11:46:46)
标签:

新生入园

育儿

分类: 妈妈偶感

9月,幼儿园又将迎来很多新生。如何让孩子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总是新生家长们关注的话题。我女儿去年入园,整个适应过程中,没有因为不想上幼儿园而哭过,大多时候是兴高采烈地去上幼儿园。孩子的情况当然因人而异,但家长的心态和做法,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结合新生家长的常见误区,谈谈如何更好地帮孩子度过入园的心理适应期。

 

一、入园准备:成就感VS很好玩

我女儿入园前一个月,幼儿园召开新生家长会,我借机给女儿吹风:“明天妈妈去幼儿园开家长会,宝宝再过一个月就上幼儿园了。以后爸爸妈妈早晨上班,宝宝就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下午下班,宝宝也下午回家,宝宝像爸爸妈妈一样了!宝宝长大了!宝宝上幼儿园,幼儿园给宝宝发被褥,还管饭呢,爸爸妈妈上班也没有这些!”女儿听见这一番话,小脖子一梗,昂着头,得意地微笑,小家伙神气地说:“宝宝长大了,长得像爸爸妈妈一样大了!”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总是他们崇拜模仿的对象,能够“像爸爸妈妈一样”往往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我因为经常看到女儿背个包模仿我上班的样子,所以想到让她把上幼儿园和我上班看成同样性质的活动,这样来鼓励她。

这种做法,与很多父母常常告诉孩子幼儿园“很好玩”是有区别的。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喜欢幼儿园,在入园之前给孩子渲染幼儿园的种种好处:很多玩具,很多小朋友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憧憬。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呢?我曾有这样的心理体验:我要去一个地方玩,如果有人事先给我说那个地方多么多么好玩,我就会报了很大的希望去,一旦实际情况与我的憧憬之间有些差距,很容易形成心理落差,不自觉地强调负面的东西;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直接去玩,则可能很多好玩的东西都会成为我的惊喜。毕竟,幼儿园最终是孩子去上的,到底好玩不好玩,孩子其实比并没有去上那个幼儿园的父母清楚多了。

同样地,孩子入园之后,家长也没必要问孩子幼儿园好玩不好玩。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可能有新鲜感,会觉得好玩,但新鲜感总会消失,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种种不如意的地方。如果家长过于关心是否好玩,会给孩子一种错觉,以为是为了好玩才去幼儿园的,那如果觉得不好玩了,为什么还要去呢?这时孩子心理上就较难接受了。因此,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种成就感,上幼儿园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是长大过程中的必然,这本来也是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真实目的。孩子知道了这个目的,即使在幼儿园遇到一些小小的不如意,从心理上也更容易主动去克服。

父母要用自己乐观的憧憬情绪感染孩子,妈妈要把送幼儿园看作孩子生活的新开始,要为孩子的成长喝彩,孩子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有的妈妈,一想到送幼儿园,自己就有许多惶恐和不安,甚至会不舍地偷偷落泪,即便妈妈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焦虑,恐怕也难有积极情绪可以感染孩子。孩子对妈妈的内在情绪最敏感,孩子的状态跟着父母的心态走,妈妈尚且背后伤感,孩子入园情绪多多也就难免。

 

小提示:最好提前带孩子去参加幼儿园的亲子班,或多到幼儿园里玩一玩,熟悉要上的那所幼儿园的环境,有利于孩子适应。

 

 

二、放学之后:放松陪伴VS担心多问

孩子刚刚入园,家长们普遍的心理是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整天在家人眼皮底下的孩子,忽然送进幼儿园,一去一整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孩子一天的状况如何?有没有受什么委屈?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不要每天放学对孩子问长问短。特别是刚刚入园的孩子,家长的问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对幼儿园不放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你都不放心的地方,干吗要送我去?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委屈,孩子在这方面就会特别敏感,遇到事情总觉得是自己受委屈了。家长要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至少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对老师的完全信任,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左右的。如果父母完全信任老师,孩子也很容易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孩子会觉得父母信任的人是可靠的。如果父母总是怀疑老师带不好孩子,那就恰好起了反作用。

我女儿刚刚入园的时候,放学回家,我们对幼儿园的事情是只字不提,就好像没上幼儿园一样。我所做的,就是全身心地陪孩子玩,变着花样玩,尽量让孩子在家的有限时间玩得尽兴开心。我觉得,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待了一整天,对于一直在家里生活的孩子来说,特别需要尽量多地体会原来熟悉的家庭生活,让孩子知道,虽然上了幼儿园,但原有的家庭游戏的乐趣都不会消失。如果,好不容易回到家,家长还要喋喋不休地与孩子讨论幼儿园,孩子什么时候能放松呀?

那么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呢?其实,除了直接问孩子,家长还有很多渠道。第一是观察,通过在家里观察孩子,家长可以了解很多情况。比如说,如果孩子回家又吃了好多东西,那他在幼儿园就没有吃饱。如果孩子回家情绪状态都挺好的,那他在幼儿园肯定也很正常。如果半夜做梦哭喊什么话,就可以知道在幼儿园有事。小孩子不会掩饰,家长只要细心观察,自然会有所感觉。第二是与老师多沟通,有什么疑问,多与老师直接沟通,我觉得对于刚入园的家长,消除自己的焦虑,顺利度过家长心理的适应期很有帮助。接送的时候可以抓紧时间聊几句,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与老师沟通,比如打电话,发短信,必要的时候约谈,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网上建立博客或论坛,也是交流的渠道。第三是与家长多沟通,同班同园的家长,一起聊聊,互通有无,增加了解,排解焦虑,很有帮助。

 

小提示: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模仿的游戏,由孩子扮演老师,从孩子的举动中就可以了解老师的举动。

 

三、早晨送园:愉快共情VS焦虑告别

孩子早晨说“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我见到很多家长,送园的路上给孩子长篇大套地讲道理,还有的凶巴巴地训孩子:“不许哭!必须去!”。幼儿园门外总能看到哭闹的或是噙着眼泪依依不舍的孩子。

女儿也说过“我不想上幼儿园!”,我用了“共情”的方法,就是妈妈对孩子的心理、情绪表示充分的理解与同情,重点是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支持,感受到妈妈的理解与肯定,而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女儿说“我不想上幼儿园!”我抱起女儿重复道:“哦,宝宝不想上幼儿园。”然后很神秘地对她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女儿沮丧的脸显出好奇的神情。我贴着她的耳朵轻声说:“妈妈也不想上班!”女儿笑了,我又大声感慨道:“我真想整天待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那多好呀!”当然,她知道我必须要去上班,因此也明白自己必须要去幼儿园,所以我根本没说这些话。我的感慨,只是让孩子心里觉得舒服一些,然后她就平静地出门了。

我觉得家长在早晨与孩子告别方面,主要有两种误区:

一种是不理解孩子的感受。一看见孩子哭,家长就急于让孩子停止哭泣,几句道理不管用,就生气发火。看见有些妈妈在前面气哼哼地走,孩子被拽着手跟在后面抹眼泪,如果上幼儿园的日子总是这样沮丧的开场,孩子恐怕会对幼儿园多一份反感。

另一种是对孩子的同情过度。有些妈妈抱着哭泣的孩子自己也伤感起来,甚至为照顾孩子情绪迟到乃至不去,这样更增加了孩子的情绪挣扎。妈妈与孩子共情,要用自己的愉快情绪感染孩子,让孩子明白,妈妈非常理解你的无奈,但妈妈仍然是愉快的,这样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接纳。如果确实需要请假,妈妈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不要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临时改变送园的计划,那样下次情绪会闹得更大,孩子要想为什么上次可以不送,今天就一定得去呢?

 

小题示:提前在家调整作息时间,仿照幼儿园的作息生活,可以避免因睡眠不足造成的早晨入园困难,有利于孩子适应。

 

祝愿新生父母们都能放松心情,与孩子一起迎接崭新的成长!

                       本文发表于《健康世界》2010年第8期“父母必读”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