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的担忧 孩子的问题

(2008-11-07 06:58:07)
标签:

教育

育儿

早期教育

分类: 妈妈偶感

我在《宝宝脾气大,我该怎么办?》一文中说了一句通常父母在哪方面有特别的担忧,孩子在哪方面就会有特别的问题 ”,有朋友请我解释一下这句话,所以就写了这篇博文。

 

因为最近在和一些父母朋友聊天,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通常父母在哪方面有特别的担忧,孩子在哪方面就会有特别的问题 ”这句话实际上是我聊天的一句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孩子的问题肯定不是天生的,虽然孩子天生会有个性上的差异,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强壮,有些则比较弱小,但天生的个性差异不是问题,应该说绝大多数孩子天生都是正常的。所以,孩子的问题只能来自于后天,来自于后天的生长环境,而这个环境中给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或带养人的观念和带养方式,因为其实环境中的物质因素也是受父母或带养人掌控的,因此,可以说孩子的问题来自于父母或带养人。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父母或带养人是如何通过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担心,来给孩子制造问题的。应该说,父母或带养人使孩子产生问题有很多种渠道,但焦虑是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所以,那句话的否定式:“只要父母没有担忧,孩子就一定没有问题。”是不能成立的。)成人对孩子某方面的焦虑肯定会引起成人对这方面问题的特别关注,之后就是批评、指责、禁止或要求,甚至可能还有打骂,即便是新理念的父母努力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态度,焦虑也会通过姿态、眼神、不自然的鼓励等等方式表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特别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使孩子认定自己有问题,这就是负面强化。我曾经说过,“我觉得很多人的坏习惯都是最初的坏行为加上父母不断地批评强化才得以固定下来的。如果没有家长持续不断的努力,偶然的行为无法成为坏习惯的。”(见《孩子总打人,我该怎么办?》)

那么父母该如何看待孩子偶然的问题呢?人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偶尔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家的保姆曾经告诉我一句俗语,说小孩就是“猫一天,狗一天”。孩子不同的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但是只要孩子走在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所有的问题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自行消失。成人的焦虑只会使原本会自行消失的问题固定下来,使偶然性的问题,成为真正的问题。所以,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切实放下自己心中的焦虑,因为只要你的心里有焦虑,你的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无论他是一岁还是一个月。年龄小的孩子虽然听不懂语言,但却对父母的心理有着敏锐的触觉,小婴儿对成人情绪微妙变化的捕捉能力,常常让我自叹弗如。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父母的担心本身虽然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倘若父母能由担心孩子的问题而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学习、思考教育问题,进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个担心就可以成为父母自己成长的契机。倘若如此,则父母的担心又成了孩子的福音了。这就是“烦恼即菩提”的含义,没有烦恼的人,也就没有发现自身问题的机会。在网上和我聊天的朋友就都是带着担心的问题而来,认为自己的孩子毫无问题的父母朋友,要么就是他的状态确实很好,所以他的孩子真的没有问题;要么就是他根本不能觉察问题的存在,或只是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存在,所以旁人也无从帮助他。
至于您的担心到底是造成孩子的问题,还是成为您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契机,完全取决于您自己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