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替代行为”改正孩子的错误

(2008-09-30 15:15:55)
标签:

教育

亲子

育儿

分类: 妈妈偶感

看了掌中宝儿的博文《如何对付爱掐人的宝宝? 》,想到小孩打人、掐人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而家长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很多误区,因此放下几个计划中的题目,先写了此文。

 

批评、讲道理、编故事、奖励和惩罚对于解决这个问题都没有什么帮助,下面说明一下原因。

3岁以下的儿童没有意识,只有潜意识,所以我们意识里的记忆都是从3岁以后才开始的。而人的潜意识是无法听到“不”字的。举个例子,我现在对你说:“不许想老虎!老虎太危险了。你不要想公老虎,也不要想母老虎;不要想大老虎,也不要想小老虎;不要想花老虎,也不要想白老虎;甚至连纸老虎、布老虎都不要想!”我再问你,现在你脑子里在想什么?怎么,还在想老虎?没关系,我还有个办法,可以等你忘了老虎的时候,我再编一个老虎吃人的故事讲给你听(当然,不能太恐怖,也不能不疼不痒的)。或者告诉你,如果你想老虎,我今天就不理你了;如果你能保证一整天都不想老虎的话,坚持到晚上,我就给你一块糖吃。你觉得我的这些方法,是不是对你忘记老虎很有帮助呢?

要想让语言对3岁以下孩子的行为发挥作用,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恐吓。只有当孩子感到非常害怕的时候,潜意识才会自觉地回避。就像掌中宝儿家用“警察叔叔”吓唬小孩一样。这样做可以立刻终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用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长大以后,内心一直会惧怕警察、老师、领导等等权威人物,他们还会长期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告知:你的那些需求都是罪恶之源。

那么该怎么做呢?既然3岁以下的孩子只有潜意识,那么他们的行为都是本能的心理需求的反应。所以,纠正错误行为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找到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替代行为。大人强忍疼痛,假装没反应,这种方法虽然不错,但见效太慢,因为这其实是在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替代行为,孩子一定要在足够的尝试之后,才会慢慢想到去找替代行为,孩子的思维还是比较慢的,而大人往往挨不了那么多委屈。所以,我觉得还是大人帮孩子找个替代行为比较合适。大雪前一段喜欢玩打人,我们也用了好多无效的方法,才发现玩打人的确成了一个问题。这时,我仔细分析大雪打人的心理,就是希望开一个让你不太舒服的玩笑,它不是单纯地表达爱,而是一个善意的恶作剧,我于是想到用“挠痒痒”来替代打人的游戏。首先主动和大雪玩挠痒痒的游戏,以后每次大雪打我,我就说:“你这么使劲,妈妈一点也不痒痒,要轻轻的才痒痒。”(我的语言里再也不出现“打人”这个词了,只有“挠痒痒”。)大雪很快就掌握了挠痒痒的要领,当然,我要夸张地装出怕痒痒的样子来,不过这比挨了打还若无其事要容易多了。现在宝宝对于打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了,当她想和妈妈玩的时候,总是用小手轻轻地挠我,呵呵,挠得我心里直痒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