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学习快乐”的讨论

(2008-09-05 12:41:35)
标签:

育儿

早期教育

教育

学习兴趣

分类: 交流讨论

    我的博文《“快乐学习”与“学习快乐” 》被姜猪儿转贴到林怡育儿论坛上,在那里有一些讨论,我觉得是对此文的很好的补充,特选摘如下:

    姜猪儿:“对成人来说孩子掌握知识的意义重于孩子的快乐,因此知识的内容要在教育者限定的范围之内,教育者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而教育者会更加赞许那些和学习有关的快乐。”——这句话仿佛就是现今中国教育的描述,我们孩子还没上幼儿园,都是自己陪着,我上班我妈陪着。所以我们当然没有给孩子限定知识掌握的范围。所以对于猪儿来说。到目前他两岁八个月为止。对于他来说学习就是件快乐的事。学习只是带给他快乐的一个方式而已。我今年不让猪儿上幼儿园也是因为我自己心里还没准备好。猪儿心里估计也没准备好,我心里非常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分开来说都不是完美的教育。只有二者完美结合,互补。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心里已经做好了这样一种准备,就是以后多和学校老师沟通,谈谈猪儿的情况,以达到老师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大众化教育之外,还会有一些个别教育,我自己是老师。高中数学老师,我明白老师的不容易。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是说来说去。包林运提到的不限定范围的学习,也只能是我们陪孩子的时候。孩子一旦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概都是限定范围的学习,因为安排了那么多科目,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万一许多科目孩子并不感兴趣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在孩子学前的时候。就尽可能创造一些环境,让孩子先对某些学科产生兴趣。这样即使到了学校,孩子学的仍然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就不会觉得难受了!就比如我举个例子,地理学科。在小学。没这门学科。初中。被许多学生,还有家长称之为豆芽科,不引起重视,到了高中。学文科的学生要努力的来学地理,那只是为了高考,学得非常吃力。

     我在教育猪儿的过程中,我自身的心理修复对教学工作有帮助,同时,教学工作对我培养猪儿的方向也有了一个警示,在学前就尽可能提供机会培养兴趣。比如我心里都想好了。等猪儿有个四五岁了。买一些什么地理类。历史类的这些百科全书,猪儿爸这两方面比较懂。阅读兴趣浓厚。阅读习惯非常好的孩子,一个对周围世界永远充满好奇的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家长为他创造的这些了解新鲜事物的机会的。我现在带猪儿特别得心应手。以前还老想着我不能太主动了。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到后来慢慢发现,其实陪孩子都不分是孩子主动还是我们主动。没这样的划分,许多家长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特别希望孩子做某件事。可是孩子就是不来劲。还排斥。。可我现在几乎没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为什么?我心里平和了,平和得即使我对猪儿提出要求,都不是为了达到目的。这种心理转变我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所以猪儿对什么东西都愿意去试一试!只要是新鲜的事物,猪儿都乐于尝试,记得在有位妈妈博文里提到过李跃儿说过“孩子不问,我们就别说”(李跃儿本人是不是这么说的我没去证实过,我只是想针对这句话来谈谈,对事不对人哈)。其实我经常主动向猪儿解说一些他没听过的词汇或事物,猪儿现在已经养成了对陌生词汇敏感的习惯了,听到陌生的词汇就会问我是什么意思。所以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我是不太赞同这句话的!

 

    包林运我觉得您说的挺好的。博文受篇幅所限,往往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一篇文章难以面面俱到。
    其实,我想孩子如果真能发展的很好,到上学的年纪之后,应该已经可以开始一些深入的学习了。完全不限制范围的学习,应该是学龄前,而上学后所谓的不限制范围,应该是指深入学习,也就是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而不是说绝对不能有限制范围的学习。因为,我个人感觉,课本上的知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浅的,发展好的孩子应付课堂学习应该不成问题,包括不是很感兴趣的科目。换句话说,我并不认为只要学了一个不感兴趣的科目就会把孩子的求知欲全部扼杀掉,那不是我的意思。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有机会研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由此给孩子带来的欢愉将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应对那些他并非很有兴趣,但必须要面对的东西。
    或许是我的表达有问题,以至于让人感觉我的这个理念和传统的教育体制格格不入。其实,我觉得我的这个观念,倒不完全是从新教育理念中总结来,而主要是从自己的学生生涯中总结来的。我陈述心中这个由来已久的观念,主要就是为了应对传统体制的。本来还想接着写一篇《好成绩只是副产品》,不过,考虑到自己并非是大孩子的妈妈,说出话来可能很多人觉得没有说服力吧。呵呵,最近也忙,一懒就拖过了,差点把这想法都忘记了。
    另外,不要求孩子学,不等于不向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大雪1岁时我们就在墙上她够到的地方贴了地图。当然,没有特别教过,所以现在只认得海南、台湾等几个省份。

 

    林怡学习本身其实可以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而且人天生就具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只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没有以错误的方式去打压他,而是满足他学习的需求,让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想,很少有孩子会厌倦学习的。琛琛虽然还没有成人,但是相比论坛这些小弟弟小妹妹,他也算是小大人了。从小到大,我没觉得他把学习当成一件辛苦的事情,相反,他会把学习当成是玩的一个部分。其实,我们自己成长的经历以及很多老师的经验也表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很少有死读书的,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玩,因为没有学习的压力,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他们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全副身心地投入,效率自然也会更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种想法的由来,我想大概来源于我们祖祖辈辈被逼着苦学的这种经历吧!

 

    姜猪儿:看你写的话我能找到许多共鸣的地方。开心。。发自内心的开心。你说的句句和我想的一样。只是我词不达意,我说不到这么好,“发展好的孩子应付课堂学习应该不成问题,包括不是很感兴趣的科目。换句话说,我并不认为只要学了一个不感兴趣的科目就会把孩子的求知欲全部扼杀掉,那不是我的意思,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有机会研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由此给孩子带来的欢愉将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应对那些他并非很有兴趣,但必须要面对的东西。”

    以上粗体字,其实林怡的孩子琛琛就是这种状态,从以前和林怡的聊天中我了解到,这也是猪儿上学后我所期望的状态。所以我自己也在想或许学前提供机会让孩子多感受一些新鲜事物,到了上学。对那些所谓的固定学科产生兴趣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不仅能产生兴趣。说不定孩子还能自己挖掘出更多他有兴趣的事情来,至于不感兴趣的。确实如你所说。林怡儿子感觉在学校教育不仅没有随大流。而且一样的发展得很好。不过林怡不怎么说他儿子我在这里提提。 

   不要求孩子学,不等于不向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这句话我也找到共鸣了。所以一直在考虑准备环境这事,根据孩子的兴趣去准备环境,所以我实在没有当懒妈妈的理由!

   孩子有机会研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由此给孩子带来的欢愉将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应对那些他并非很有兴趣,但必须要面对的东西。”——非常棒的一句话。我觉得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这样的状态,我们国家高材生就会多许多!我这学期要换工作了。我不喜欢我原来的高中教学工作。因为那些学生是一群没有学习欲望。却天天被学校吼着高考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太没意义。也正是因为我工作所面对的学生和我的学生经历。让我从内心深处就做好打算,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样学校教育对他来说只是他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国学生。包括我以前。很可悲的是学校教育几乎成了我们学习的全部,回家就被吼着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要做点别的事情。被父母认为是贪玩,渐渐的。我在这种压迫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我对其它事物的好奇心也被压制了,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我这脑袋瓜子真是浪费了十多年!所以我觉得人的学习。应该是以自己内心需求来决定的,而学校教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正如包林运的意思。如果学习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那么学校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发展。相反我想可能会很好的融合到孩子的兴趣中去,当然这只是我的理想化状态,但有了这么一个理想的状态,至少我心里有数!这样的感觉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