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习惯从何而来?

(2008-07-17 13:39:34)
标签:

亲子

育儿

早期教育

好习惯

分类: 妈妈偶感

我们从生活中的经验感受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好习惯可以带给人无穷的益处,所以很多人认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好习惯从何而来呢?

印度古谚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以前很多年我都非常喜欢这句话,觉得其中充满智慧,它不仅充分表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可以决定命运),而且点出了培养习惯的方法,就是“播种行为”。一个行为反复重复,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习惯。一般我们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时,很自然地就想到要让孩子反复重复某一好的行为,只要维持足够的时间,就会习惯成自然。

但是最近这两年我慢慢发现,我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反例。比如,以前在父母家我从小维持了多年的某些较好的卫生习惯,在自己成家之后却荡然无存;同时妈妈多年身体力行并极力推荐的饭后刷牙习惯,我原来从未做到过,而在前不久自己闹了一次牙病之后,就毫不费力地达成了。当我开始反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时,我发现不仅习惯,即使日常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有一整套的心理机制在发挥作用。就如同海上的冰山一样,如果我们的关注点永远都只集中在眼前可见的冰山一角(习惯和行为),而对海面下潜在的巨大冰山(心理)毫无知觉,我们实际上很难做到有效的干预,也许还会弄巧成拙。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以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是心理和人格的状态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习惯不过是一种表象,是其中的一个媒介而已。

简单举个例子吧。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在我看来,学习真的不是什么习惯的问题。学习首先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从小就没有培养好专注力的小孩,如果你不去关心他心理的缺失,他是永远都不可能养成专心听讲、专心写作业的习惯的,因为他做不到。其次,学习是一个兴趣的问题,充满兴趣主动学习的孩子,也许他并没有养成每日先写完作业再去玩的习惯,但是他的学习很可能比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每日在家长监督下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更加优秀。事实上,有学习能力又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得比较优秀,而且他们也往往表现出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别的家长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的好习惯,就希望克隆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却根本不了解这些好习惯背后的心理基础,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收效不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