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早期教育教育杂谈 |
分类: 妈妈偶感 |
对于幼儿来说,何谓“自主阅读”?我猜很多父母和老师都想当然地认为,幼儿的自主阅读就是孩子可以自己看书,不再需要成年人的讲解。许多家长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要孩子早早识字,以便可以早早的自己“阅读”,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讲解。我以为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我想先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一个反例。我是3岁识字的,那时我对识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件事我一直印象很深。我不知如何得到了一本连环画,我坐在那里,很认真地一个挨一个地认书上的字,并不全认识,但认识的就轻声念出来,遇到“长”这个多音字的时候,我还会先念chang,再念zhang,并且心想:这两个读音我都知道!很自豪的。那本书里有好多“长”字,我每次看到都念两个音。最后,我把这本书“读”完了,但是书里讲的什么故事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后来,好像是有人问我吧,我就说,是一个工厂的厂长的故事吧。长大后我才明白,书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厂长,只是因为我读了太多的changzhang的音,所以只有这一个印象,就只能杜撰出一个“厂长”来了。
我想这只是在识字,绝不是在阅读。虽然在成年人看来,那很像是一个正在“自主阅读”的小孩。
我理解“自主阅读”的含义,应该是以自己为主导的阅读,对于幼儿来说,它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独立阅读。
比如我女儿,在她自己选择的时间里,自己挑一本书拿来让我讲,她按自己喜欢的速度翻书页,如果她高兴,会指出某个部分让我重复地讲。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自主阅读。我认为父母对于图书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对于认得一些字的孩子来说也是这样,认得书上的字并不等于具备读这本书的阅读能力。而且,亲子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温馨感觉,对于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会有莫大帮助。毕竟,我想大部分家长的真正希望应该是,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而终生受益;而不会仅仅是希望早点摆脱孩子“讲故事”的要求,给自己腾出些时间来而已。
另外,科学研究表明,视觉相比于听觉更容易疲劳。也就是说,看一个故事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疲劳,但听一个相同的故事却不会令人疲劳,这也是眼睛需要闭,而耳朵不用闭的原因吧。所以,我其实很想倡议,即使是长大的孩子,具备阅读能力的孩子,家长也可以时不时地读书给他听,让孩子轻松地体味阅读乐趣,充分地感受父母之爱。
还有,我觉得孩子复述故事,或者与父母讨论都是对阅读发展非常有利的。但前提还是“自主”,如果孩子是因为父母要求而被迫复述或回答阅读理解式的问题,那阅读活动对孩子的助益就非常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