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史传文速读方法(3分钟快速读完)
(2021-09-19 00:15:54)
标签:
2021高考备考古文阅读 |
分类: 文言专题 |
文言史传文速读方法
——按照史传类模式,3分钟快速读完
要想3分钟内读完一篇高考文言文,我们就有必要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
一、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比较稳定,大多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臣良将或贤士孝子。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四史”。
2.选材隐含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2021年新高考1(《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建党百年,人民至上,清正廉洁)“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2020年全国卷1(《宋史·苏轼传》)(抗疫救灾)“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020年全国卷3(《晋书·王彪之传》)(疫情背景)“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019全国卷1(《史记·贾生传》)(有人才而不得其用)“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2019年全国卷2(《史记·商君传》)(得人才而用之)“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019年全国卷3(《史记·吴起传》)(用人才而不终)“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因此,从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入手,寻找阅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方略
一篇完整的史传文章,一般来说都是极端模式化的: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以及少年时代的经历和做人品格。 |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集中笔墨用几件大事来表现这个人一生的功绩,展现传主多方面的思想品格,彰显其功过是非,多凭借“道德”评价人。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作的“盖棺论定”。通常写法是:交代该传主如何去世,世人对其的评论,以及对其子孙的简要介绍。(有时会有补叙) |
补叙:在结尾补叙传主的生平逸事。 |
史传文的这种结构,我们通常称之为“纺锤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三、读文策略
高考的史传类文言文,一般都是550-600字之间,都是在原文基础上筛选后得到的。阅读此类文本,首先要“借题解文”,即要善于利用那道文意概括理解题;其次,要善于跳过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迅速得到文章大意。读的时候,要重点关注人物名字。
四、读文示范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603字)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3分钟读完:去掉官职名称等专用名词、并列成分、细节、生僻成分,即可简化文本——“明事,知人,辨理”。
贾生名谊。孝文皇帝初立,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贾生尽为之对孝文帝说之,超迁。贾生以为当改正朔,易服色……,乃悉草具其事仪法……悉更秦之法。……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贾生数上疏……。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亦死。(260字)
【分析理解】
1.人物:贾谊(主角)、文帝、廷尉、冯敬之属、长沙王、梁怀王;
2.大致经历: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这种大致的经历可以参考文言文选择题的第三题,每个选项的前半句。这些句子就是总体概括句。概括句基本不会错,错误的是后面的阐释句。)
大致作为:(1)“颇通诸子百家之书”;(2)欲“悉更秦之法”;(3)“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4)“数上疏,……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3.贾谊特点:少年有为,敢于改革,博闻强识,感伤过度。
【阅读方法小结】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系。(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时,地,人,事)
2.明事知人:弄清楚主人公的事迹。
3.再读——结合具体题目,揣摩文中词句
(1)借题解文(概括题)
(2)借文解文(断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