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言稿:为什么要刻意练习(写作指导)

(2021-09-13 09:21:47)
标签:

2021

高考备考

写作指导

分类: 写作专题

发言稿: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潜心钻研“人的特长”几十年,研究了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提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也就是说,刻意练习是一套学习方法,所谓的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

高一年级要举办学习方法报告会,邀请你给高一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请你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主题是“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其中材料主要介绍了“刻意练习”这种学习方法,并且强调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

写作任务是联系实际,可以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和同学们的实际,也可以是两者都联系,写一篇以“为什么要刻意练习”为主题报告会发言稿。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为什么要刻意练习”这个问题,写作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举例或说明道理。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艾利克森潜心研究了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发现刻意练习是普遍性的学习方法,可适当举这方面的事例,增强说服力。如莫扎特是天才音乐家,4岁开始“谱曲”,6岁开始第一次欧洲巡演,7岁写了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但这都是在其父亲的指导下进行的,真正作曲是在他十五六岁才独立开始,而此时他已被严父训练了10年。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

分别为某高中生及高一同学。

任务四:文体——发言稿

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着重阐述“为什么要刻意练习”这个问题),结尾(小结,致谢语)

语言:体现交流/交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参考例文(初稿)】

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或许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会心存疑虑:天才到底来自哪里?

有以下两种答案被大家普遍认可。

第一种就是辛苦工作。人们认为,有的人擅长某些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努力。这当然正确,他们会过好日子,他们的工作得到别人认可,但永远不会出色。研究证明:单纯只靠花费时间,无法成为顶尖人士。

第二种是,成就来自天赋和灵感。这个回答与第一种回答正好相反,但在许多方面也更能自圆其说。它解释了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人却能毫不费力地做到。但是,事实上,这种回答是完全错误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智力会影响到人的成就。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项与售货员有关的调查。老板们普遍认为越聪明的售货员销售额越好,但结果却是:智力对售货员的销售额不起任何作用。事实上,成就与智力的关系会随着他们对工作的熟练度而变弱,最后甚至完全消失。

既然智力、努力和天赋都不是塑造天才的条件,那什么才是呢?

我的回答是:刻意练习造就天才。匈牙利教育心理学家拉斯洛曾提出天才来自后天培训,而非天生的观点。他决定让她的三个女儿成为国际象棋棋手,三个女儿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国际象棋教学。他的家里堆积了一万本国际象棋书籍,三个女儿每天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练习。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女儿在各项比赛中都获得了相应的奖项。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她们的成功只能归功于多年高强度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词起初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它代表重复多次,并且费神、没有多少乐趣。但刻意练习可以使人感悟更多,看得更远,也比平常人拥有更好的辨识力。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并非从一出生起就是写作天才,而是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从一开始,他就立志想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搜寻到了一些很好的文章,并把这些文章的作者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比自己和这些老师的差距,找到了不如他们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可以提高的方向;接着他从句子结构、文章结构和词汇上反复练习,不断地缩小差距,同时也保持其他方面的发展。富兰克林自学写作的细节清晰地展示了刻意练习的作用。

所以说,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每一次枯燥的坚持和无数次的刻意练习。而且,这世上的所有人都能通过刻意练习和坚持而变得更加优秀。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参考例文(二稿)】

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在高一学习方法报告会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也许我们都渴望自己是个天才吧?那么,请允许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才到底来自哪里?我想,有以下两种答案被大家普遍认可。

第一种就是辛苦工作。人们认为,有的人擅长某些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努力。这当然正确,他们会过好日子,他们的工作得到别人认可,但永远不会出色。研究证明:单纯只靠花费时间,无法成为顶尖人士。

第二种是,成就来自天赋和灵感。这个回答与第一种回答正好相反,但在许多方面也更能自圆其说。它解释了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人却能毫不费力地做到。但是,事实上,这种回答是完全错误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智力会影响到人的成就。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项与售货员有关的调查。老板们普遍认为越聪明的售货员销售额越好,但结果却是:智力对售货员的销售额不起任何作用。事实是,成就与智力的关系会随着他们对工作的熟练度而变弱,最后甚至完全消失。

既然智力、努力和天赋都不是塑造天才的条件,那什么才是呢?

我的回答是:刻意练习造就天才。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潜心研究了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所谓的专家级水平都是逐渐练出来的,这就是“刻意练习”。这个词起初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它代表重复多次,并且费神、没有多少乐趣;但刻意练习可以使人感悟更多,走得更远,取得比平常人更大的成就。

相信大家对全红婵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吧?她出身于低保户家庭,典型的穷苦孩子。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这个14岁的小将就在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创造了三跳满分的成绩,夺得东京奥运会的冠军。“水花消失术”更是让她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赞叹!或许有人会称之为天才或者黑马,但她的教练却说,这是她应得的,不能用天才和黑马来掩盖她的刻意训练——每天练习400跳。她也曾在207C上出现失误,为了练好这个动作,她每天都要在训练中刻意加练,最后在第三站奥运选拔赛中再夺冠军。全红婵的成功清晰地展示了刻意练习的作用。

所以,我要对大家说,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每一次枯燥的坚持和无数次的刻意练习。我相信,这世上的所有人都能通过持之以恒的刻意练习而变得更加优秀。同学们,你也可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共902字)

【附录:关于“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为什么要刻意练习,怎样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简单重复,有一个谎言叫做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坚持一万个小时,他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事实上,无差别重复一万个小时还是不能成为高手,刻意练习并非我们很多人理解的熟能生巧

刻苦和勤奋固然重要,然而成功的关键不只是刻苦和勤奋。提高技能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讲究一条黄金原则:刻意练习。这条原则将教你如何从小白,变成专业人士,从新手成为大师。也将告诉你,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并且人人都可以掌握。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积跬步以致千里;保持专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你的任务上;需要反馈,反馈会帮你搞清楚哪方面不足,离目标有多远;走出舒适区,不走出舒适区永远无法进步。

同时,刻意练习又超越于有目的的练习。首先,刻意练习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其三,有目的的练习区别于天真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重复,无法实现个人提升。

二、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1、有目的的刻意练习会影响大脑,改变大脑的适应能力。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伦敦大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科学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得到: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的海马体部位的厚度比正常实验对象更大;同时,出租车司机海马体也明显大于公共汽车司机(公共汽车司机反复走一条线)。大脑有无限的适应能力。比如: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只有在处理来自双眼的信息的时候,视觉皮层才会发;。而盲人用手触摸盲文的时候,视觉皮层会发亮。适当的走出舒适区,挑战越大,大脑当中的变化越大。

2、刻意练习有助于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心智模型,或者说是:大脑工作的画面。比如一提到蒙娜丽莎,见过的人,其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一幅著名油画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我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发言稿:为什么要刻意练习(写作指导)


创建心理表征,可以用来放置日益增长的知识,区分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并且预测进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帮助我们找出事物规律,处理信息,组织关联信息,也有助于制定计划,实现高效学习。

三、怎么样进行刻意练习?

1、刻意练习要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工作的时候:工作前要制定目标,做出计划;工作中要自我观察,以类似旁观者的角度监测自己大脑所发生的事情,并观察事情的进展如何;工作后,要及时查看反馈,严格自我评价,找出自己有没有疏漏、犯错,并找出原因。

2、刻意练习要形成正反馈。在刻意练习中,练习是否达到目标和效果?如果达到了怎么进一步巩固和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达到怎么进行矫正和改进?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会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正反馈,才能称之为刻意练习,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我们的技能水平。


发言稿:为什么要刻意练习(写作指导)


3、刻意练习中要关注心流的产生。当我们适当跳出舒适区,也就是在挑战不是太困难也不是太容易,正好和个人能力正匹配的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心流,这种心情愉悦的兴奋状态,能够促使我们保持长年持续的刻意练习。

4、在生活中刻意练习可以参考的一些方法:找一位导师帮助你提反馈意见。如果没有导师,可以将技能分解出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练习,练习中要有效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你的不足。或者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不断的尝试。专注和投入的练习状态至关重要。保持动机,培养各种习惯帮助自己继续前行。强化前行的理由,相信自己会成功,不要半途而废、轻易放弃。在前行中,尽量获得身边人的鼓励,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比如留出固定时间来练习,不受外界干扰)。

四、刻意练习的三种模式。

音乐模式。在传统的古典音乐演奏中,音乐家知道自己将要演奏的内容,因为音乐已经被写下,音乐家伟大与否,在于他们的表演能力。也就是说:练习者知道自己想要将什么内容表现出来,挑战在于如何准确完美地表达。

体育模式。它与音乐模式不同,因为每次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每次的动作都要有所不同。在具体练习中,我们可以找一个朋友假扮势均力敌的对手。比如你要练习提升你的谈判能力,可以让朋友假扮你的对手,用不可预知的问题、不断变化的形势来促使自己做出快速的反应,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提升自己的能力。

发言稿:为什么要刻意练习(写作指导)


国际象棋模式。国际象棋模式得名于国际象棋,也就是:自己选择某个特定的方案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然后与大师的方案相比较,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国际象棋的选手就是采取这个方法进行练习。

五、成为杰出人物的四个阶段。

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附录文字引自《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侵联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