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预习·必修上册】第03课(1)百合花
(2021-08-10 21:49:31)
标签:
2021高一新生暑期预习必修上册 |
分类: 学习辅导 |
【新高一语文预习·必修上册】
第03课
课内阅读理解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答案】B
【解析】B项,理解不当。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
2.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表现人性美,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
【解析】小说的女主人公,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而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妙处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新”字;二是表现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三是让救助伤员的情节生动感人,表现人性美,四是突出军民之间鱼水情,突出小说的主旨。
3.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解析】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4.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性格特点: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
【解析】他是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5.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2)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3)通过行为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
【解析】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如新媳妇看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人物描写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小说描写新媳妇救助伤员的行为动作,表现了新媳妇的人性美。
6.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
【答案】“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
【解析】解答这题,主要从百合花的本意与象征意义上解答,要联系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与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从这两方面简要回答。
7.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
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
【解析】茹志鹃不追求情节曲折而重视细节的运用。在《百合花》的创作中,她十分巧妙地布置细节,或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变化在某一细节的描写中自然展开,或使某些细节前后照应,彼此呼应,或用某一个细节连结全篇。如小通讯员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的路上,不习惯与女同志同行,总是撒开大步走在“我”前头,然而,他尽管从来没有回头看过一次,但当“我”走不动时,他便自动停下来等待。这个细节表现出小通讯员的羞涩,也细腻地写出了他对护送工作的高度责任感,透露了他对同志的细心体贴
8.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答案】 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小说细节描写是靠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
【解析】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例如,“我”与小通讯员对话:“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这段话介绍了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帮”和“跟”字,前者点出了通讯员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况,后者则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在谈到借被子被拒时,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两句话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
9. 这是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
【答案】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
【解析】茅盾用古人评诗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词来评价《百合花》的抒情风格,并说它“富于抒情诗的风味”,可见,小说通篇洋溢着盎然的诗意。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洋溢着诗情画意。比如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表现了人物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被子上的百合花,散发出人情美和人性美,象征了人物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作者尽力描绘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波澜、一朵小浪花来反映生活,从平凡中发现美好,从简单中发现神奇,从细微处发现本质,以小见大,通篇诗意飞扬,情味盎然。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既是互相对比又是互相衬托。比如通讯员见了女性时的过分腼腆羞怯,与见了在人缝里冒烟乱转的手榴弹时的挺身扑去、慷慨赴死的强烈反差;新媳妇初到包扎所时给伤员换衣拭污,又羞又怕,抢着去烧锅,与发现通讯员牺牲时的虔诚拭身,缝补破洞,甚至献出新婚被子为其入殓的强烈反差,无不显示出令人铭心刻骨的军民鱼水深情。这样的对比就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的温情爱意。抒情从传神的景物描写中来。小说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非常突出。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这样和平的景象马上就要被一场血腥的战争破坏,这样的描写不是很有深意吗?又如第十一段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作者不惜笔墨的渲染景色的美丽,是要展示人物成长的环境,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另一方面,这样美丽的家乡,难道不需要我们去保护吗?这样小通讯员的牺牲也就具有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