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预习·必修上册】第2课(3)峨日朵雪峰之侧
(2021-08-10 21:42:18)
标签:
2021高一新生暑期预习必修上册 |
分类: 学习辅导 |
【新高一语文预习】
第2课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粗犷(kuàng)
B.埋怨(mán)
C.锈蚀(shí)
D.熨帖(yùn)
2.
A.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熔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B.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D.摊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沧生。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C.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4.“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的主语是(
A.薄壁
5.下列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中“太阳”的象征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C.荒谬时代下的“永恒真理”
6.石砾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这与攀登真的“我”的动势正好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在攀登的同时,不时有石砾下滑,说明我有与困难作斗争的豪迈气概。
B.“我”在攀爬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力,“我”的攀爬之路非常困难。
C.我在与石砾与落日抗衡中,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会牺牲生命的。
D.在荒谬的年代,导致人人信仰缺失,自然会出现“千军万马般的厮杀”的荒谬局面。
7.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朗读的重音应该放在
“惊异于薄壁那边……”中, “我”“惊异”的心理更接近于(
A.惊喜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说明我在攀爬过程中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一种无谓的付出,毕竟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
B.“我”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守旧者,不能踏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代共舞
C. “我”并没有和时代一同“滑坡”,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节操
D. “我”不是一个能从大局出发的人,因而定格出了一个失败者的姿态
【答案】
1.B(犷gung
2.C(A熔成-溶成
3.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4.B
5.D
6.D.(说“人人信仰缺失”不当,毕竟还有像“我”一样的坚守信仰、不同流合污的清醒者)
7.小心地
二、阅读题
(一)阅读《峨日朵峰之侧》第二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8.“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而现实情况则是“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诗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
9.诗人使如何看待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相伴的?
10.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8.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说明了真正能够在峨日朵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诗人借此表达了能够坚守正确的道德信念的,不是那些随波逐流的强者,恰恰是那些能够自我牺牲、头脑清醒耐得住冷清与寂寞的弱小的个体。
9.对于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相伴,诗人用了“默享”“赐予”“快慰”三个词,表达了自己对能有一只蜘蛛相伴的喜悦、满足与感激之情,在坚守的道路上,原来自己并不孤独,毕竟还有蜘蛛成为我的“知音”。
10.赞同。在第二节中,诗人渴望在坚守理想过程中能有雄鹰或雪豹相伴,但是没有;虽然有一只可怜的蜘蛛相伴,但是这更反衬出诗人我在坚守过程中的孤独。在那个一呼百应失去理智的时代,诗人没有随波逐流,独自攀爬理想的雪峰,保持自己的节操和理想信念,显然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群体的灵魂。
(二)阅读下词,完成11-15题。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1.悬崖边的树的特点是什么?
12.你觉得悬崖边的这棵树指的对象是什么?
13.“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结合诗的第一句,你觉得这“风”除了指自然界的风之外,还可理解成什么?整句诗的大意又该如何理解呢?
14.诗中的“树”为什么要倾听那些喧哗和歌唱?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入这棵树中,使树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B.在诗中诗人处处是在写树,然而又是处处在写人,处处在写人生战场上的坚强战士。
C.全诗描绘了一棵树,它远离森林,孤独而又寂寞,目的是为了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D.本诗是凝练而含蓄的,这种凝练而含蓄的艺术描写,深化了诗歌的象征意蕴。
【答案】
11.孤独,寂寞,倔强。
12.悬崖边的这棵树是一个人的化身,一个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者的象征。
13.此处的“风”还可以理解为命运的打击。整句诗可以理解为“整个人生,都因为命运的打击而发生了改变,都因为命运的打击而变得更加坚定执著”。
14.因为它热切向往到森林中去,渴望得到小溪的滋润。
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