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对于文字下乡的感受
(2020-08-29 18:58:12)
标签:
2020新高一新课标新教材 |
分类: 新生作业 |
对于文字下乡的感受
SG02000071381
书中讲的内容概括:先写乡下人“愚”,从而引出下文乡下人真的“愚”吗?写乡下人“愚”:乡下人在马路听见背后有汽车按铃就慌了手脚,但又举了自己学生的例子:田里的苞谷说成小麦,乡下人听到之后微微一笑,也可以说明乡下人认为她“愚”,朋友说乡下人他们愚是不识字,但作者认为乡下人愚,不识字不一定作为愚的标准,后面说起自己朋友的孩子送去乡下学习,比乡下的孩子学得快,学得好。但那些朋友的孩子却在捉蚱蜢这件事上不及乡下的孩子。这在意义上是相同的,乡下人缺少有读书氛围的一个环境,而城里的孩子却不同,所以乡下人智力是否比不上城里人?还未有结论。
“面对面的社群”:他们在社会中天天见面已熟悉,通过脚步声或声音就可辨别出对方是谁。再来讨论一下文字的用途: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东西代替,文字中所传达的情,意都是不完全的,文字所传达的情和当时当地外局是相互配合的,在异时异地中看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局中反应,这是文字在传达中的缺陷,文字如果不注意文法,在字词中可能会令人误会。
语言的讲解:用声音表达自己想说明的话语,决不能有自己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在一个社群中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需要有着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部分,有时候表情动作更容易表达情意。作者想说的是乡下人并非“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用语言和文字批判一个人是不够的。最后提倡文字下乡的人要考虑到文字和语言基础。作者通过乡土社会本质写出文字下乡的问题,层层递进。
文字特点:代替话语的一种方式且传达的情意也是不完整的,文字上不注意文法,有的字词就会使人误会。它是间接说话且不太完善的工具。
语言特点:通过声音表达自己要讲述的事,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有着他们特殊的语言。语言在生活团体中共同基础也有限,所以愈趋于简单化,当然在亲密社群中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语言不一定要用言语来说出来,可以运用表情动作,从而让别人知道你想表达的内容。
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通过表情与行为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社会定下的筛子,情意与筛子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写出了语言的局限性。而文字文法没运用好,也会让别人误会字句的意思,所以说文字与语言都不是表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这篇文章也让我知道了“愚”不能用识不识字作为标准,城里的孩子有一个易于识字的环境,但乡下并没有,这是乡土社会的本质。
【说明】
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启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其中必修(上)第五单元的学习任务为“整本书阅读”,要求阅读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论著——《乡土中国》。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尝试采用以“暑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入学前自主阅读指定的章节并撰写一篇学习报告。由于今年情况的特殊性(实际时间大概只有一周,这是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加之学生自身的种种局限,尤其是认识的表层化与思维的浅层化,所提交的报告难免漏洞百出。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选登部分习作,此为其中的一篇,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