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语文限时小练(十)

(2020-02-20 11:05:37)
标签:

2020

试题

分类: 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限时小练(十)

(时间:20分钟;分值:29分)

写在前面的话:疫情肆虐,假期延长,开学推迟。相信很多高三学子内心是焦急万分的,希望每一位心怀梦想的高三学子能够珍惜眼前时光,利用这些资料自我提升。

【本练习同样适用于高一、高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________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连接,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它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也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________,它们的结合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但它一出现,便被运用得________,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________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的。(    )。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

A.派生 刚柔相济 淋漓尽致 水火不容

B.派生 相辅相成 酣畅淋漓 水火不容

C.衍生 刚柔相济 淋漓尽致 格格不入

D.衍生 相辅相成 酣畅淋漓 格格不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就会有一种顿悟

B.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C.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D.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中国人的思想深深地被榫卯结构影响着,令人开悟

B.中国人的思想令人开悟,因榫卯结构而受到影响

C.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D.榫卯结构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就是这样地令人开悟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6)

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就是阅读的浅层次,不完整和断断续续,针对这一问题,当下不少读书软件推出打卡阅读,并很快在网络社会中形成一股风潮。打卡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每天有规律、有固定数量的阅读来积累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阅读,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保持许多人难以为继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数量,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然因人而异。如果人们无法在内心深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就算用打卡的方式阅读经典或名著,也很难坚持下来,毋论阅读的质量与成效。所以,我们要不断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远离手机,比如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比如将图书馆服务做得更加深入。

答:

                                 

                                 

                                 

5(2020·四川省内江市高三期末检测)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字。(5)

进入6月以来,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进入奋进篇阶段,师生们结合各自学校特色,通过一首首原创歌曲的接力传递,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唱响了青春奋进之歌。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青年学子以歌明志,用歌声唱出炽热的爱国之情,更唱出新时代青年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在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中,各高校运用故事化的表达和立体式传播,将活动做成了一次特殊的思政课,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9分)

公安县怀古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 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洒落不受拘束。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写,营已不在,只有遗址,所以说是野旷;城在江边,所以说江深

B.颔联中,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7.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

                                                                                     

                                                                                           

                                                                                              

                                                                                     

 

 

【参考答案】

1C

[解析]衍生:指通过演变而产生。派生:本指江河的源头产生出支流,后引申为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此处“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应用“衍生”。刚柔相济: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榫卯结合”应是“刚柔相济”。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等表达运用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前者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后者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技术被运用应用“淋漓尽致”。水火不容: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又称水火不相容。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根据语境“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此处应用“格格不入”。故选C

2D[解析]综合各个选项中的句子看,文段画线句子中“时”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面主语残缺。此外还要注意“横七竖八的各个构件”是“连接”这个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所以应该用被动句式。故选D

3C[解析]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前面AB两个选项都是以“中国人的思想”为主语,不能很好衔接上文应排除。而D项不符合递进关系的表述规则,也应该排除。故选C

4完整、持久、深层次/区别于“碎片化阅读”   阅读质量   寻找各种方式

[解析]第一空由前文“‘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就是阅读的浅层次,不完整和断断续续,针对这一问”可知“打卡阅读”是和它相对的,“浅层次,不完整和断断续续”相对的应是:完整、持久、深层次,当然填区别于“碎片化阅读”也是可以的。第二空由“但”字可知这里是对前文“阅读数量”的语义转折,结合下文“毋论阅读的质量与成效”,可知这里应填:阅读质量。第三空由下文“比如远离手机,比如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比如将图书馆服务做得更加深入”可知这里应填:寻找各种方式。

5[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压缩新闻的能力,应先从新闻中找出新闻5个“W”要素和一个“H”,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然后分析内容,合理删减。题目中给出了时间“进入6月以来”,地点“高校”,人物“师生”,事件“高校网络拉歌活动”,原因“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答案]进入6月以来,“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进入“奋进篇”阶段,各高校师生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6D

[解析]D项,“次写想象之景”错误,颔联“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上句写时,下句写地。这时正是冬天,夜长昼短,才见旭日东升,忽又夕阳西下,好像有人催着似的,写的是实景,故D项错误。故选D

7[解析]“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这副颔联,上句写时,下句写地。这时正是冬天,夜长昼短,才见旭日东升,忽又夕阳西下,好像有人催着似的。“催”字用得好,极见作者炼字功夫。诗人这时正坐在江边的小船上,面对风急天高、波涛汹涌的景色,不禁感慨系之。“催”字表面是在写时间,其实是在抒发人到中年,天涯漂泊的孤独愁苦。“洒落君臣契”中“洒落”:不受拘束。这句说刘备待关羽、张飞谊同兄弟,得孔明欢如鱼水,君臣契合,臣在君前不感到拘束。“飞腾战伐名”:说吕蒙是当时声播四方的良将。作者对他们充满了羡慕与敬仰之情,如今斯人已逝,空留遗迹,作者缅怀不已。“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是“思古之幽情”。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非同等闲。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决策。刘备临终时,托诸葛亮以后事。其次是“讽今之隐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仪就是像吕蒙那样的名将,可惜他们不遇明主。唐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所以他们虽然都有“飞腾战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这是诗人引以为恨的。由吊古伤今而托古讽今,这首诗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见的。同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也在这一声长啸当中。

[答案]对古人的缅怀、敬仰之情。刘备君臣相处不受拘束,君臣关系和睦,吕蒙飞驰疆场,战功卓著,作者对他们充满了羡慕与敬仰之情,如今斯人已逝,空留遗迹,作者缅怀不已。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作者系船水边,凭吊往事,不禁一声长啸,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情都在这一声长啸当中。到中年,天涯漂泊的孤独愁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