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模拟: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0-02-04 11:57:48)
标签:

2020

模拟测试

分类: 模拟试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语 文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1899年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为我国汉字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直接史料,这是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地域文化中已萌生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图画文字,因为它们还不能逐词记录语言,不能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尽管甲骨文中还残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可以记录语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如字像手持贝,表明古代的为宝物或用作货币;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为镜的习惯。甲骨文虽是处于文字发展变化中,并未全部定型,但体现出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具备六书的结构规律。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甲骨文构字采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传神,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不少甲骨文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布局形象表现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书法艺术。

不同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其他世界古文字,甲骨文代表的中国古文字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人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破解其他世界古文字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的瑰宝。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取材于刘钊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文字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雏形萌生于新石器时代         B.成熟文字约形成于夏商时

C.文字雏形是无意义的图画字         D.成熟文字能逐词记录语言

2.根据材料一,对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的词汇丰富,可以自由记录汉语  B.甲骨文常用字的基本结构一直没有变

C.甲骨文体现出汉字六书的结构规律  D.甲骨文有朴素美,推动书法艺术形成

 

材料二

最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引发学界的研究热潮。1908年,罗振玉查证甲骨出土地在安阳小屯,他搜集了很多甲骨,确认安阳小屯正是《史记·项羽本纪》所记洹水南殷墟上殷墟。殷墟发现后,私人挖掘或盗掘增多,不少甲骨流失国外。1928年起,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科学挖掘殷墟遗址,坚持每年两次发掘,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停止。战乱中,殷墟遗址陷入无政府的盗掘状态,甲骨再一次流失海外。解放后,殷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多次组织甲骨发掘,殷墟考古发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殷墟甲骨文提供了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朝的自然生态、王室宗法、占卜制度、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状况。商朝是否存在的谜团被解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甲骨文是证史的物质文化遗存,是追溯中华文明源流的根脉。

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以甲骨文为源头的汉字结构一直没有变。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今天,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无论方言口音、生活习俗如何迥异,通过共同的文字,人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沟通交流,这背后是积淀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基石。

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纽带,而且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文明发展进程。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周边国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他们曾用汉字书写历史,各自的文字、习俗、价值观念等多受中华文化影响。时至今日,汉字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珍视的文化资源,汉字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汉语热风靡全球。

(取材于柴如瑾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殷墟甲骨文发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懿荣是发现殷墟甲骨文的第一人    B.罗振玉确认殷墟,证明3000年前商朝存在

C.民国时期开启了甲骨文的科学挖掘    D.解放后,殷墟被重点保护,甲骨再无流失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甲骨文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具有外交价值           B.甲骨文具有文字研究价值

C.甲骨文具有史料价值           D.甲骨文具有文化研究价值

 

材料三

历经120年,时代风云变幻,学者们始终守护着甲骨文研究,使这门学问从绝学冷门而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显学。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形势下,甲骨文研究正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最近,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发布,它包括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和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这是甲骨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推进甲骨文研究的步伐已迈出。另外,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已列为国家级重大课题,课题进展顺利,取得很多初步成果。

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甲骨文在互联网时代焕发生机。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活泼有趣的甲骨文创意表情包,将古老文字制作成动画,甚至做成嘻哈歌曲……清华大学的教授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设计研究与创作工作,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带动大量年轻人关注甲骨文。

推动甲骨文的社会传播,很多人都在努力。根据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研发甲骨文游戏字卡、推出甲骨文台历;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人斯瑞德建立了汉字字源网站……甲骨文从学术殿堂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普及工作是能为甲骨文学术研究提供多方面支持的。

(取材于王丁等人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对甲骨文研究与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研究已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B.甲骨文研究可以依托课题研究来推进

C.甲骨文传播要致力于数字化设计研究    D.甲骨文传播能为甲骨文研究提供支持

6.有年轻人说:现在要想交流,对着手机说句话就行,汉字没有大用处了,甲骨文更是古董。 请根据三则材料,帮助这样的年轻人端正对甲骨文、汉字的认识。(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8分)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或谓迂夫曰:子之言太迂,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迳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乎?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狭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卑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余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余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以顾余                辱:谦词,使对方受屈辱

二生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一定 

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担忧

其志邃奥而不能         迩:近,浅近

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        :取法,效法

利止于其              躬:身,自身

迂何                病:缺点,毛病

A.     B.      C.     D.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请予言为赠             贫贱困苦终其身

B.知生               言太迂

C.于是焉                足以给薪苏而已

D.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为益且大也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C.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

D.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

 

11.两段文字的作者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5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5分)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是什么?(3分)

 

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2分)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共11分)

喜观【1】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杜甫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竟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其二

待尔嗔乌鹊【2】,抛书示鹡鸰【3】。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4】。

注释:【1】观:杜观,杜甫的弟弟。【2】乌鹊:古人认为鹊噪预示远人将归。【3】鹡鸰: 多活动于水边的一种飞鸟。《诗经·常棣》中有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4】星星:形容稀疏白发。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首联写巫峡”“终南,交代兄弟分离,又与尾联泊船”“归秦相呼应。

B.第二首首联以字起笔,时间被拉长,诗人的情绪转与乌鹊、鹡鸰,叙写生动。

C.诗人讲究用字,表意精准,如表现答问细述全面,反衬出等待时的心情。

D.两诗多用衬托之笔,如儿童问嗔乌鹊示鹡鸰,衬写出诗人收书后的心情。

14.诗人善于想象,虚化入笔,开拓诗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颔联写诗人病中收到书信,知弟尚活,见信如面,想象两人朝夕相对。

B.第一首尾联承上句,诗人知弟冒险而来,想到泊船后要慢慢商议归秦事。

C.第二首颈联先写诗人登江阁翘望,再写想到弟弟乘船一定数算着到达的距离。

D.第二首尾联写诗人在等待中预想兄弟会面后,叙谈十年颠沛流离的各种经历。

15.这两首诗的题目说的是喜观即到,但两诗中所写心情并不单是。请谈谈这两首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情,并比较其侧重点。(5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同为咏荷,周敦颐爱其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质,周邦彦喜其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神韵。

洞庭天下壮观,自古骚人墨客题咏极多。杜甫暮年登岳阳楼,以                 

写湖之壮阔;范仲淹题记岳阳楼,亦先赞洞庭湖大观,         ,吞长江,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校园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中,学生会倡议大家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人走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吃光盘中餐食,不丢弃点点食物……正如古人所言                       ,从点滴做起,共建绿色低碳校园。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8分)

瑞雨为安

刘醒龙

高考模拟: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高考模拟: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高考模拟: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高考模拟: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A.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戏文,既代以描写眼前之景,也巧妙地和出行目的相关联。

B.作者运用对比,以荆棘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C.作者笔法富有诗意,行文语言含蓄凝练,具有跳跃性,而一以贯之的情绪表达流畅。

D.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18.作者赴瑞安探究《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琵琶记》明初时已被赞,它才情既富,节奏弥工,如同纲领,广为传演。

B.高则诚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

C.高则诚自身的经历与才华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琵琶记》经典价值。

D.《琵琶记》到处是,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19.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本文从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实际上,从某一实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方式。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5分)

21.中秋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黛玉的那句冷月葬诗魂带同学们沉浸在艺术佳境中。大家开展探究学习,发现有的版本将冷月葬诗魂写作冷月葬花魂。对于塑造黛玉形象来说,哪个更好?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

22.语言基础应用。(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杜甫的《杜鹃》诗说:东川无杜鹃。在抗日战争时期到过重庆的人都知道,每逢阳历四五月间,杜鹃夜啼,其声悲切,使人终夜不得安眠。但我们不能便下断语说,东川无杜鹃是杜撰的。物候昔无而今有,在植物尚且有之,何况杜鹃是飞禽,       。譬如以小麦而论,唐代刘恂撰《岭表录异》里曾经说广州地热,种麦不收。但700年以后,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的时候,小麦在雷州半岛也已大量繁殖了。

为上面文字空白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2分)

 

有人认为上面文字画线句表意不准,并作了修改。你同意该修改吗?请简述理由。(3)

修改:但700年以后,据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小麦了。

 

 

高考模拟: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既有融化、消溶的意思,也有融合、融通的意思,还有和乐的意思……当今是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手机公司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新闻传播提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生产等各个方面融合共生的融媒体,还有融创、融心、融梦以及融梗这些鲜活的词语……融,无所不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019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揭晓,应对急难险情的守护者、做好小巷管家义务工作的外卖小哥、探索互联网扶贫新路径的扶贫人、为国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层教练员等榜上有名。实际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北京青年像他们一样富有家国情怀,根植基层,激扬生命。请你寻找、发现,讲讲身边的北京青年榜样的故事。

请以北京青年榜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1.(3)C

2.(3)D

3.(3)C

4.(3)A 

5.(3)C

6.5分)

答案要点: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研究汉字发展的史料,也是探究世界古文字的借鉴材料;它是证明中华悠久历史文明的史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它已走进大众生活。甲骨文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汉字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传承中华基因,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纽带;影响部分国家的文明进程,促进文明交流与借鉴。汉字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7.3分)B

8.3分)C

9.3分)D

10.4分)

将多得罪名,岂只被讥笑呢

假如古人使自己的理论变得狭隘来求得社会容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浅近来取得世人接纳,使自己的言论变得低俗来追求眼前功名

11.5分)

文一作者赞同迂,但依违两端。叹自己人生因迂而困顿,不愿二生陷入此境,也不愿二生近俗而违古离道,没有给二生赠言,让他们自己选择;文二作者赞扬迂,坚持迂。借迂夫之言,阐释古人道闳、志远、言崇高,泽及后世,表示只担心自己不能迂。

12.5分)

3分)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是冒险蛮干,有勇无谋,不可取。

孔子认为勇与仁、知共为君子的品德,勇以义为前导,要有谋而为。

2分)

答案示例:同意。孔子认为勇是君子应具有的一种品德。内省不疚指君子反省平日所为无愧于心,着眼于内在生命的思考,是内修勇德的一种表现,可以做勇者何以不惧的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3.3分)D

14.3分)A

15.5分)

第一首,诗人抒写了兄弟天各一方的悲伤,收信时的喜悲交织,对战乱中冒险而来的弟弟安危的担心,以及预想弟弟到后一起商议归秦事的悲喜交织。侧重表达喜中复杂的悲。

第二首,诗人盼弟不至,与乌鹊、鹡鸰相言,抒写溢于言表的喜悦及不安焦虑。嫌津柳”“数驿亭更见诗人盼望中的急切。盼弟未至,揣想兄弟见面话十年事及早已愁白的头发,悲又深沉。侧重抒写喜悦中的急切期待。

16.8分)

濯清涟而不妖    叶上初阳干宿雨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衔远山   浩浩汤汤

示例: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7.3分)B

18.3分)C

19.6分)

答案要点:瑞雨吉祥,一切安好。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琵琶记》中到处是,雨水是南戏、南曲、南音的主心骨,好雨包容、化解人间世事,予人美好,感化人心。

20.6分)

答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写出引起联想的实物及联想到的事物,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由此获得的感悟。

21.5分)

 答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结合《红楼梦》情节内容,分析表现黛玉形象特点的作用。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2.(5分)

2分)其分布范围是可以随时间而改变的

3分)

答案示例:不同意。本段文字主要说明物候昔无而今有,古今不同。原句对比前文唐朝时小麦在广州种而不收,说明700年后的清朝时候,小麦在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虽交待有书记载,但强调了时间。修改句内容说明700年后根据史书记载,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小麦,侧重突出事实有依据,却没有着力于时间的表述,且陈述对象变为雷州半岛,这些与前文表述不一致。

23.10分)

24.50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文一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士子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拜访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博大豪迈而哟没雄健,善于纵横捭阖,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二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杰出不俗的突出人才,而苏君也的确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时,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了解你,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礼乐教化,同乡人都讥笑我们,认为我们迂阔。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的原因而不自知的。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二生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是小迂罢了,还担心被同乡人讥笑。像我的迂就大了,如果二生带着我的赠言回去,将多得罪名,岂只被讥笑呢?可是如此我要怎么对他们说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患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迎合于世定会违背古训,附和流俗定会背离圣贤之道了。二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人的糊涂认识吧,那么这样就一定能够有所取舍作出选择。

文二

有人对迂夫说:“您的言论过于迂阔,对当今社会没有益处。迂夫答道:“您知道迂无益,却不知道它是大有益处的。您知道近便有益,却不知它是大有损害的。您没见过种树的吗?种一年就砍了,那只够当作柴草,种二年砍下来就可当椽子,种五年砍下来就可当楹柱了,种十年砍下来就可用作栋梁。难道不是见功效愈晚而所得利益更大吗?古代贤人,他们的理论宏大而不能狭小,志向深远而不能浅近,言论崇高而不能低俗。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不得志一直是普通百姓,贫贱困苦一生。可是他们留下的风范与功业,千百年后人们仍把它们作为法则。假如古人使自己的理论变得狭隘来求得社会容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浅近来取得世人接纳,使自己的言论变得低俗来追求眼前功名,即使当时能贵为卿相,好处止于自身,荣华尽于此生, 哪里有多余恩泽来给后世呢!像我这样的人,只担心不能真正作到迂罢了,迂有什么毛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