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疫”模考:古诗《除夕》《元日》对比阅读

(2020-02-01 15:08:55)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诗鉴赏

模考:

古诗阅读与赏析:《除夕》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除夕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除夕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3)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 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网收集;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 王诗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金鸡报晓,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春节的欢乐气氛。

D.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E. 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4又将憔悴见春风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分)第一首,诗人对春风有无奈畏惧之感,因春风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漂泊之年的开始,更增添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2分)第二首,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喜悦之情,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暖和希望。(2分)
  4分)第一首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2分)第二首写诗人视寒甚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其人生境界明显高于第一首。(2分)

3AC[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没有表现虚度年华的悔恨。C项,金鸡报晓是来诗的内容,王诗中没有这一细节。]

4)同: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异: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

[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情景关系,相同点是借景抒情,不同点主动点注意景和情是映衬还是反衬,由诗句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属于反衬;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属于正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