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中老李
田中老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080
  • 关注人气:2,0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材料作文:“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广州二模作文解读与立意提示]

(2014-04-22 13:42:14)
标签:

2014

广东高考

粤教语文

教育

分类: 写作专题

  新材料作文:“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

题目解读与立意提示

【原题呈现】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14广州二模]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

题目与2013年语文高考(广东)作文一样,属“材料作文”,或用广东高考阅卷场的说法,属“材料引……”题型。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

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本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

“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

“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

“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

“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

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新材料作文:“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广州二模作文解读与立意提示]

【立意提示】

一、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

(一)从“求道”的角度立意

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

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

3.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

4.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

5.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

(二)从“做事”的角度立意

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

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

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

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

2.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3.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

     学生写作,可以选取一个角度,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