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知能拓展提升练习
(2012-12-24 14:14:30)
标签:
粤教语文必修二教育 |
分类: 文言专题 |
粤教语文 必修二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16.《项脊轩志》知能拓展提升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扃牖(jiōng)
B.象笏(hù)
C.尘泥渗漉(shèn)
D.万籁(lài)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客逾庖而宴
C.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D.殆有神护者
E.先妣抚之甚厚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C.不若长安君之甚
4.下列各句中与“能以足音辨人”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妪,先大母婢也
C.室西连于中闺
二、阅读鉴赏
阅读文段,回答6~9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B.室靡弃物
C.每至夜分
D.遇童仆有恩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二子肖母也
B.抚爱之,益念孺人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D.十六年而有妇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9.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译文:
译文:
三、语言运用
10.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 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
11.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60字左右。
3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12.运用名人名言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
生命就是
参考答案
1.C(A项,栖息(qī),B项,老妪(yù),D项,呱呱(gū gū)而泣。)
2.D(A项优美的境地。B项过。C项看。D项大概;危险。E项指去世的母亲。)
3.A(B项好像;C项比不上;D项如果。)
4.D(D项与例句都是“根据,凭”的意思。A项“用”;B项“用”;C项无意义。)
5.A(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D(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7.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她。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8.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9.(1)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 (2)(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10. 解析:作为“公益广告”,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能真正获得广告的高“效益”。本题要求比较详细、全面,拟写的语句一定要符合这些要求。
答案示例:①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②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 ③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11.答案示例:①反对该建议。如果名牌大学不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穷人家的孩子“有分没钱莫进来”,将是更大的不公平。②支持该建议。富家子弟多出的学费可以帮助贫困生上大学,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言之成理即可。)
★技法指津:新闻点评的写法
“点评”,就是用简练、鲜明的语言明确自己的观点,再选准切入点,对事件进行剖析。具体说来,如下所述:
简单点就跟读后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闻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能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就行了,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诫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12. 答案示例:(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