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阅读教学的路径

标签:
2011国培教育 |
分类: 学习培训 |
【10月14日 国培第三天·上】
阅读教学的路径
主讲: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一、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
—
二、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临两个相辅相成的学习任务
—
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
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
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
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
课例讨论: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
找准链接的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
—
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1、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2、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合宜的教学内容:
(1)文本的教学解读:
—
依据体式
—
根据学情
(2)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
1、指导学生:能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的文本。
—
2、指导学生: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
课例:《风筝》
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
—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
—
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示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
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示例二: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
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面“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是多么沉重,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的,因为一直无法补过,所以这块铅始终压在心上,很重很重堕着堕着。“重”、“堕”是第四声,读起来就有沉重的感觉。
三、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点几则进行全班交流。
四、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参照示例三。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
№1
鲁迅先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准确精炼,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有人把它叫做“鲁迅风”。我们阅读任何一篇鲁迅作品,都会强烈感到它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炼,既冷隽又犀利,既深刻又辛辣,具有强烈的嘲讽色彩,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
№2
善于通过“白描”和“画眼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显著特点。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要作家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常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染、铺陈,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
№3
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也是鲁迅作品比较突出的语言特色之一。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对词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视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动词和形容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对遣词用字的要求也很严。他曾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写景抒情,所用的动词、形容词都是非常鲜明生动的。
—
№4
鲁迅的散文不仅有独特的话题,更有其独特的话语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虽然时时可以感受到他的深邃、冷峻,但绝无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之态。他总是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矛盾、困惑展示给读者。他的目的是要诱发读者更多的联想、发现、议论与诘难,他对读者的要求是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是对自我的严厉解剖。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
№5《风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联想注入作品生活的情趣,把抒情与叙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联想的手法在《风筝》一文中也有所表现。它由北方的春想到南方的春,又由春想到南方的故乡。从写风筝落笔,引出了一段极具生活情趣的事件,阻止兄弟做风筝。文章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叙事抒情,把孩提时代的那种童真之趣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示例三: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了。
—
评注:一个短句,两个动词“掷”、“踏”就把当时我粗暴地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让人体验到第一则资料中说道的“鲁迅风”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练。同时,“掷在地上”和“踏了”之间用了逗号,这里可以不用逗号,如果比较阅读一下,两个动词之间用了逗号之后,减慢了动作的过程,为什么要减慢动作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作者当时在毁坏弟弟风筝是快意解恨的,这两个动作是一气呵成,快速有力的。那么当二十多年后来回忆这一幕时,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内疚、自责,似乎不愿意相信自己曾有过的事实,于是,记忆在作者痛苦中慢慢展开,回忆这精神虐杀的一幕也恰如第四则资料中鲁迅先生曾所说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小结】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
1、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
2、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
3、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