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唤起兴趣,共同进步——《走近陶行知》读书札记(之八)

(2010-12-09 10:57:19)
标签:

读书

感悟

杂谈

分类: 教学文摘

唤起兴趣,共同进步

——《走近陶行知》读书札记(之八)

李达均

 

本则专谈“兴趣”和“平民教育”。

一、兴趣

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的第一锤就要锤到学生的心灵。如闪电是什么?是谁又是怎样揭开它的秘密的?听过给人举行葬礼,那你听过给瀑布、城市举行葬礼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如在上坡上静止的圆球一样,只要给它一个合适的初动力,他就能沿着一定的方向滚动下来,而且会越滚越快。学生就如圆球,兴趣就如初动力。

又如相声,为什么能百听不厌,因为它在不停地抖开“包袱”让你笑个不停,牢牢地抓住你的心。我们教学也要这样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让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展开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平民教育

陶行知提出的“平民教育”就是要学生“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现在的城乡共同体,“捆绑”制,教师的支教等都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受到平等的教育,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高,那农村的教育更不能忽视。现在学校的合并,资源的整合,硬件的大力投入,都可看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加强农村教育,一方面是硬件的大力投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给农村教师搭一个学习的平台,多学习、多听课、多实践、多交流,不断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

有了一个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受到平等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