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帮办式咨询周彦平职业规划毕业生就业杂谈 |
分类: 帮办式咨询手记 |
一、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这两年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在校时为就业做了很多准备,如参加意向单位的实习、考试拿证等等。高校也做了很多促进学生就业的工作,如设立市场热门的专业、开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等。这些准备紧紧围绕未来的求职和就业,毕业生以找到满意工作为目标,学校以学生就业率为指标,一旦学生就了业、上了班,一切准备就算修成了正果。
这些准备很好,但不充分。充分是在技能上,不充分是在心理上。一些校园惨案使校方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学生一毕业,学生证一交,就跟学校脱离了关系,对于将入职又未入职的毕业生而言,对社会的想象、对工作的展望、对自身的认识、对学生生活的留念,需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相应的心理准备。
在企业里,刚入职的毕业生往往很容易被认出来,工作热情度远高于“老人”,但是,给他们安排工作却是件令人烦心的事:总认为自己能干大事,小活不屑一顾,重要的事又顶不上手,动辄对企业的现象发表自己的学生观点,有些愣头青还会捅到领导那儿去,很多人对办公室政治和一些“怪象”很是郁闷…
那么,毕业生就业前应做好哪些容易忽视的心理准备呢?
第一,根据自身情况构想自己的未来。我指导的学生都要写一个期中作文,名叫“我的职业理想”。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给小学生布置的命题作文,认为自己会不加重视,但真正提笔写来,思绪颇多,感慨万千,对未来能生出许多遥想和规划来。对即将结束人生的一大阶段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对自己做一番总结和再认识,对未来做一番哪怕是不切实际的构想,是一个自我反省和促进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为自己展望和打气的过程,对新人很有必要。
我的一个学生来自浙江,立志于未来企业家,对于职业的理想,他是这么整理思路的::“我想到了用三个设问来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分别是:(1)我是谁?对应的是“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我在哪?目的是让理想照进现实,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沟壑;(3)如何远行?对应的是到达理想之彼岸的步骤和路径选择。”
单看这个思路就令人耳目一新。我是谁是个哲学命题,是人要探究一辈子的问题。在人生的几个“里程碑”(结束求学、步入社会;新婚;生儿育女;二十)上,我是谁需要被多次提及,有助于整理人的思绪、把握未来。这些里程碑包括:人生的每个十年之始、结束学生时代、新婚、生儿育女等等。而毕业生最需要的就是认识自己。
第二,要有一个正确的入职态度。
很可惜,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子们学会了很多技术和技能,而对于社会、对于自己的心智,学校给予的关怀远远不够。高校关心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就无人研究(学生已毕业)。十几年寒窗苦读下来,孩子们个顶个优秀,同时,长期呆在象牙塔里,也与社会脱节太多。在社会现实、在人情世故面前,就显得很“书呆子”。因为太优秀,所以习惯性地以为做什么事就如考试般容易,因为对社会和事实了解不深入,所以,观点上容易偏激,还会以为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做点大事。
所以,毕业生在入职前,需要树立一些正确的入职态度。比如:要学会谦虚、善于发现和学习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明白即使是“小事”办成也殊为不易。要学会瞻前顾后、说话办事多从别人角度考虑,把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考虑为人和处事等等。
毕业生的一些思维确实源自“不知道”,不知道卖菜的称秤时会先抓少点,再加一些,这样买菜的会认为得了些小实惠;不知道农民工是穷人,需要同情和帮助,但他们干活时也会偷懒和不听指挥;不知道每周读一本书需要多么大的投入和坚持。所以,需要让他们“知道”和理解。在入职前尽量多了解了解社会和所要工作的企业,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角度,多思考一些现象背后的合理之处,等于提前做了预习,让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就比别人起步早一点。更重要的,是因此而怀揣一个谦虚的态度。要明白自己在学校时很拨尖,在企业里,一开始你什么都不知道,需要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你才能让工作越来越上手,让自己能为企业有所贡献。对企业贡献越大,自己的价值就越大(很多年轻人颠倒了顺序:不是企业能给我什么,所以我才来,而是我能给企业做些什么,所以企业才需要我)。
另外,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些年轻人把这个作为衡量成熟不成熟的标准。会不会因时因地地说话,会不会办起事来考虑本部门、本公司的利益,考虑领导与同事的感受,的确需要入职后不断磨练。但事先对此心里有所准备并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也是必须的。
如果将谦虚和团队合作看作职业素养,它们并不能象操作技能一样通过学习一些课程就会了,换句话讲,不经过工作的磨练,毕业生很难真正懂得谦虚和合作,但是,在入职之前,做好这些心理准备还是有益处的。
二、毕业生入职前的技能准备
第一,商务礼仪训练。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够重视了,商务礼仪的课也听了,书和教材也都看了,学了,记住了。象吃饭时的入座规则、职业着装的注意事项,都会。都会了吗?去年我新招两个咨询师,名校高材生,非常优秀,我带他们做项目,客户请我们吃饭,突然闹起了酒。小伙子看看人家拿着酒杯四处走动敬酒,以为我们也得这样,还不等我发话,他们自己也拿着酒杯走动起来。金正昆的课大家都看了,懂了,但是课里没教怎么应付闹酒啊!
还有一次,我去做市场调研,医院的主治医师跟我倒苦水:“现在的八零后真是让人看不懂,我们这么好的医院招她来了,过年回家,招呼也不打,打电话也不接,到现在人还没上班。人是我招的,我现在麻烦了,跟人力资源部反映也不好,工作没分担多少,还让我为她多担这么多心。”
所以,商务礼仪并不仅仅是入座、乘电梯、着装和穿戴,而最好在一些基本的方面,如站、坐、行、走、身体语言、一些基本的礼貌等等还有所训练。挺拔的站姿、端正的坐态、自信的脚步和良好的身体语言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企业谁不希望员工个个郎才女貌呢,领导也会不知不觉中将机会向能带来信任感的人倾斜。
三、企业如何慧眼识才
第一,要挑选适合企业的人才。并非学历越高越好,这点很多企业都明白。在专业上,个人认为,除了技术和科研岗位,企业里的供产销以及管理岗位,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只要学生的基本素质优秀就可以了。
第二,在招聘前对本届毕业生的整体心态与能力水平能多做了解就多做了解。有可能的话,最好事先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可从中观察和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整体状况,甚至实习表现优秀的,直接留下。
我的一位学生自小非常着迷于军事,因为生病,并没有象他的同学那样正常就业。待到他找工作时,他认为“以我的才华,还愁找不到工作”?而实际上,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找工作何其难也,令他骄傲的业余爱好如果不被企业所需要,可不就找不到工作吗。他经历了找工作的挫折才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是个什么人物,因而也有了更多的愤青情绪,一度很是消沉。他的上司很快看出了他的毛病,有意安排他干些小事,他嘟嘟嚷嚷不情不愿地做着,越做越发现小事也不容易做,上司不失时机地点拨他几下,他忽然发现自己是多么无知,上司是多么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