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之时,每有“气数已尽”之叹。企业的气数,也就是寿命,我在上个月的《关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杂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qo.html)里说过,通过人员不断地新陈代谢,理论上,是可以“基业长青”的。而人的“气数”,对不起,老天毫不客气地规定了一个数字:20万次。科学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一生的呼吸次数几乎都是20万次,换句话说,抛开夭折和意外,人的寿命与呼吸时间紧密相关,呼吸缓慢,就可能活成个“百岁老人”,呼吸急促,阎王爷就会早些登门拜访你。
说到企业,说到企业家,问题就来了:企业可以百年,企业家不能百年。即使人的躯壳化为一抔黄土,人的灵魂和思想也有可能光耀百世。企业几乎是企业家的心血、精神和灵魂所在。那么,企业百年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内部最活跃的资源——人力资源的更替,也就是新陈代谢上。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新陈代谢,麻烦的是,每个人每天的新陈代谢由不得自己有意识地控制,人自己对新陈代谢的原理感受不深。企业不一样,企业的新陈代谢是要靠企业家有意识地发动和推进的。
这可不是一般地难。
看看现在的企业家吧。我在咨询和培训中接触了天南海北很多的企业家,我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质和精神,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性格和举止:
一是狂热地喜欢美梦成真。对人生充满了梦想,似乎遍地是机会,处处都能做成产业,做出第一。他们如天真的孩子,总对未来感兴趣,从不象历经沧桑的老人,偏爱追忆过去。企业现在的规模永远不是他想要的,10亿算什么,100亿又如何,他想要的永远是更大、最大、还要大、拼命大!他们天天满世界地跑,脑袋里永远回想着“为什么”这个大大的问号,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永无止境地好奇,当沉浸在某一念头的时候,就投身其中,废寝忘食。
一是与众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并不来源于外表,而在于精神,能够让人或热血沸腾,或心潮澎湃,或充满憧憬,总而言之,他们有常人难有的“鼓惑力”,在这种鼓惑力的作用下,他们有时更成为编故事的高手,经常出现企业家一呼而百者应的热烈场面。在企业之外,他们更没闲着,胸怀征服世界、超越他人、创造个人王国的强烈欲望,屡屡奇招迭出,成为报媒热议的财经明星。
一是敢为常人之不敢为。每个人都用他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他自己的世界。企业是要挣钱的,企业家的眼睛就紧盯着钱、钱、钱。老舍曾说过,当了父亲才发现街上有那么多卖奶粉的铺子。企业家的眼睛就象戴上了生钱眼镜,处处是金矿,危机是商机。以这样乐观的眼睛看事情,就常常不考虑事情的某些具体方面,一昧推动它前进,怀抱着征服世界、超越他人、创造个人王国的强烈欲望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敢为常人之不敢为。凯恩斯说:企业家具有动物的本能,企业家身上充满了一种冒险的精神,对商机和市场利润有着超人的敏感。这怪不得他们,谁让他们就是干这行的呢。
一是偏执。并不是每个人都爱享受生活的。有的人活着就想“干事儿”。怎样一个活法,似乎不是人自己通过思考和设想能够完成,而是自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差不多决定了。在企业家的活法中,有一种为实现梦想、满足欲望而拼命奋斗的执著精神和内在推动力。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在挫折面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大家把活成这样的人称为“偏执狂”。
……
我发现,知识可以通过学习积累起来,但企业家的潜在能力、反应力、爆发力、直觉、想像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却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难怪中国自古讲求孝道,造就企业家的最大功臣,是他的父母,是他的基因。
企业家虽生自先天,也要靠时势让英雄显造。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势使然,产生企业家的速度似乎加快了。我在为企业家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特有现象,就是累,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们,很累。
创业时期,企业家对市场、对产品、对企业的发展有独特的“质感”和独到的“见解”,甚至对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久而久之,企业家的想法、思路只有他一人心里明白。全都装在他一个人的脑袋里的结果是:凡事他不得不亲自出马。
亲自出马多了,企业家也会觉得不对劲,得交点事给手下人办。但放眼一望,倒吸一口凉气,悲观地想法会是:有能力为己分忧的部下是不是还在幼儿园里啊?我说的做的很难懂吗?怎么这些部下总跟不上我的趟呢?一次这样,两次这样,三次还这样。算了,不说了,还是我自己上手吧。
还是企业家亲自出马,手下人跑步。距离越拉越远,说话就更接不上趟了。沟通更少,就更没沟通。企业家就更频繁地出马。机器也有个检修的时候呢,何况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人。
一个企业的好坏,企业家占了绝对重要的影响比重。企业的发展过分地依赖企业家个人牵引,企业的“气数”就只能与企业家的“气数”挂钩,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只能与企业家的“健康状况”挂钩。企业家要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只能与生命赛跑了。
企业的新陈代谢,主要是新陈和代谢。新陈是要让企业家活得健康些,不能累着。代谢是要让企业后继有人。
企业家要健康地活着,就不能老是亲自出马。在能够掌控大局的情况下,让手下人出出马吧,哪怕他们会从马上摔下来。不要担心他们出马跑偏了路,你不给他们上马的机会,他们怎么会骑马呢,怎么能跟得上你的趟呢。只要大局在握、手下人又能跟得上你的趟就好办了。
手下人有一件事情很重要:站在老板角度考虑问题。能够跟老板对得上眼的都是能够站在老板角度考虑问题的人。我在咨询中不断强调管理者要有系统和结构化的思维能力,要能够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我还经常说四个字:换位思考。做事前先想想对方会怎么考虑,然后再做事,这很重要。学校的教育只交代了管理的内容,管理的一招三式,都忘了讲管理就是管人,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干有不同人干的风格,不同的结果。工作来时,先想想对方是什么风格,会有哪些行为,再相宜行事,会有从容得多、干得漂亮得多。难点就在于能不能把自己真正假想成对方。有本事演一回别人,用别人的脑袋考虑真实的现实的问题,说起来很有趣,做起来做不容易。
企业家有效地运用20万次的气数,手下人能够接得上茬,就是:把企业家的特质和精神,与职业经理人队伍和谐地嫁接在一起,把企业家个人的能力转化成企业组织的系统能力。再加上企业家接班人的培养,何愁企业不能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