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一个特殊群体(单亲孩子)的成长
(2011-11-09 13:01:49)
标签:
少儿萧文老城区单亲家庭蓝蓝教育 |
分类: 特别话题 |
前几日到孩子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在会中表扬了一批孩子,也提醒了些孩子(比方学习不用心,听课注意力分散,爱无缘无故的攻击人……。当时老师就要家长回去总结总结、找找原因,看看这些孩子到底在家庭教育中哪个环节除了问题。
我不是专家,但在大学几年专修过幼儿心理,出于对问题想要了解一个原委的心态。我特意找这些家长在班级QQ群聊起了这事。明白了些个中原因。在老师被提醒的孩子里面有80%来自单亲家庭。而且绝大多数单亲孩子都是与母亲一起生活。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的直觉就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长期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有调查显示: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犯罪率更是高达40%。为了让单亲家庭孩子能够正常健康地生活和成长,作为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以及教师、社会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要特别注意:(1)避免情感暗示过多。(2)要尊重孩子。(3)避免过分溺爱孩子。(4)应多种渠道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应“联网“。(5)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6)鼓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7)单亲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8)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有专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学生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学生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而且心理学、教育学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学生心理异常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单亲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极坏的家庭环境。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他(她)的前途着想,否则学生的成长将不堪设想。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都应该关心他们、保护他们。但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通过来自各种渠道的调查,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各异。我想罗列几个单亲孩子的成长案例。
一、夫妻离异,孩子面前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蓝蓝是一个8岁零两个月的小姑娘,二年级在读。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漂亮极了。在我孩子的学校里,每个老师都很喜欢她。
蓝蓝的妈妈是一家教育类杂志的资深编辑,应该说她比一般的家长更有条件接触到最新、最时尚的教育理念和相关资讯,从中获得一些技巧。然而任凭她想尽各种办法,都不能让蓝蓝变得开朗、快乐起来。
在蓝蓝妈妈看来,蓝蓝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向、心思重。原因似乎很简单,因为在她两岁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
家长离婚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空间,因为夫妻间的矛盾不能调和,经常冷战或是争吵都会影响家庭气氛。
爸爸妈妈离婚后,蓝蓝跟妈妈一起生活。
离婚以后的日子虽然平静了许多,但这样的变故依然不可避免地给孩子留下了阴影。
蓝蓝妈妈告诉我,有一次她生病了,整个房间里静悄悄的没有半点儿声音。舅舅来看望她们,发现萌萌一个人藏在房间的角落里哭,舅舅问她为什么哭,那时还不到3岁的萌萌说:“如果妈妈死了,我怎么办?”一米八几的大男人闻言无语,眼睛瞬间湿润了。我听了,心里也极难过。
离婚对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影响到底有多大?我无从考证,但是蓝蓝确实比同龄的孩子敏感、胆小。在课堂上,她很听话,但却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互动;下课了,游戏时间,她也不愿跟别人一起玩。更多的时候,她喜欢静静地待在角落里。同时,她很惧怕异性。
为人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心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老师主动邀请了蓝蓝的爸爸,什么都没有告诉他,只是请他先通过设在走廊上的监视器看看女儿的现状。
他看到了女儿的孤僻与胆怯。蓝蓝爸爸终于答应每周抽一整天时间和蓝蓝在一起,周一还和她妈妈一起送蓝蓝到学校。
蓝蓝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因为下课之后,她也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大声地喊“爸爸”,也能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参加游戏了。
现代社会有很多像蓝蓝这样生长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他们个性普遍胆小、内向、敏感而孤僻。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也无从左右父母的情感,但却注定要全盘承受家庭解体所带来的种种后果,这着实有些残酷。
孩子的愿望总是单纯而简单的,他们不会去考虑自己的要求合不合理。
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什么是该满足的,什么又是该拒绝的,家长要认真思量。很多时候,“做到”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是否“想做”。夫妻间或许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未必要完全呈现在孩子面前。暂时封存对配偶的种种不满与怨气,在孩子面前尽量扮演和谐的爸爸妈妈,即使不能给孩子营造快乐的
家庭氛围,但至少也能让他们感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没有“缺失”。
二、单亲孩子,家庭教育不能缺失
单亲妈妈蔡女士很苦恼:“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是越来越没有办法了!孩子刚五岁时我就离了婚,我一个人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现在她上六年级了,可是她一跟我说话就瞪眼,要不就斜着眼睛、狠狠地盯着我,我只要说让她改正一些过错,像不认真写作业呀,东西乱放呀,不干家务活呀,她就会跟我顶嘴。我离婚后住在父母家,父母年纪大了,我怕他们听到争吵声会跟着生气着急,于是,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强忍着不发火,尽量不和她争执,可她得寸进尺越来越不听话,事事跟我顶撞,有时,还用离家出走威胁我,我实在是没有辄了,这孩子太让我失望了……”说到伤心处,蔡女士失声痛哭。
单亲家长不能因为孤身育子,就失去自信、耐心。有的单亲家长,在丧偶或离异后,心里充满了孤独、自卑、忧郁、抱怨的恶劣情绪,表现在教育孩子上的心浮气躁。孩子只要做错什么,或有些不当举止,家长就会泄气地说:“我是管不了你了!我是没有办法了!反正你爸(或你妈)也不要你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吧!”家长语言中的无奈,暴露了自己内心的空虚,教育的无方,信心的不足。有的单亲家长就认为,我是单亲,一个人教育孩子力量有限,太辛苦了!对孩子的教育失去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是积极想方设法教育帮助引导孩子改正,而是一味地抱怨:“我怎么这么倒霉,家庭破裂,孩子又不争气!”这种抱怨情绪导致对孩子没完没了的指责、训斥、讽刺、打骂……这种没耐心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孩子会常常感到孤独、忧虑、自卑、失望,情绪会更加低沉。孩子的这种心态,如果不引起家长的重视,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单亲家长一定要彻底摆脱孤独、忧郁、抱怨的情绪,把婚姻失败作为动力,相信自己一个人的肩膀也能承担起育子的重任。
不能把孩子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在一些单亲家长心里,就觉得自己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影响到孩子也认为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这些家长经常会说:“我是单亲家庭,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孩子太可怜了!”这些话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在完整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单亲家长要知道,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不要认为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孩子无论提什么要求,都无条件满足。其结果是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成自私自利、专横任性的“小霸王”,这样的孩子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因此,单亲决不是无原则迁就、溺爱孩子的理由。
三、单亲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过
萧文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小时候,父母随着离婚热潮离了婚。从小是在母亲或者父亲两家之间游走。结果是从小成绩就不好。那时住在武汉老城区,很多父母做生意的小孩都是早早的蹲街边喝酒抽烟喊打喊杀的
其实在萧文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幸和无助:
从小学会自己洗衣做饭,骑车上学,下大雨没有父母在校门等候,天冷没人盖被。
见到萧文时,他给我说了以下的话:从小单亲并不代表我会自闭,不代表我会性情多变,不代表我就忌世怨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每个家庭代表一个小的社会。
我不认为单亲家庭的人思想上会和完整家庭的人有什么不一样。父母离婚是他们的事情,怪不了他们,也轮不到我们去怪。大家也都是成年了,应该想到,没人想到结婚后生活了若干年会有合不来或者别的原因要离婚的这一天。
谁都想着一辈子幸福美满。但是不管离了又再婚,他们总归还是你们的爸妈,只不过是两个人分开了,不再是同床而睡,同桌而食。
路是靠你自己走的,父母亲的义务只是把你养大成人,如果因为自己走上歪路而怪责父母,我觉得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老师教书不能教你人生道理,父母也没办法教你怎么去面对以后所有的生活。他说,很多朋友问他,当初你父母离婚你有没有什么抵触的。“没什么好抵触的,他们离婚是他们的事情,我没权利去分配哪两个人一起生活”。
所以,单亲的家庭,你只要带好你自己的小孩,该教的就教,不要让他去恨谁喜欢谁,你是他爸,她始终还是她妈,这是不改的事实。现在很多的单亲家庭,这个孩子们没办法控制,离婚也不是自己有得选的。单亲家庭也并不是大家想法中那么差,单亲小孩更多的是早早的学会自立自强,过份溺爱的幸福小孩并不见得品行会有任何突出。
单亲孩子,家庭教育要有策略
一、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制止。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胆怯、孤独、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感不到幸。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不论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急风暴雨里都能健康成长。
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镜子。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及不负责任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渐入歧途。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书画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等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三、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四、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
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是一种良好的矫治方法。
五、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单亲孩子众生相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理留下了阴影。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到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在个性上常表现为这样一些类型:
忧郁型: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随意型: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学习成绩差。
怀疑型: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没有集体荣誉感,学习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烦躁型:言行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老成型: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往往说话、办事与年龄不相称,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这些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在学校不服从教师的教育,经常与教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对单亲的孩子,学校教育要有针对性
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当这些孩子有病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补课,并带领全班同学看望他,给他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感到缺了一位父亲的爱,多了二十多个男同学的帮助;少了一位母亲的爱,多了几位教师的呵护,多了二十多个女同学的关心。教师的爱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级集体里,他们会感到生活充满生机,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过生日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给他祝贺,每人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小小的礼物,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用鼓励驱除猥琐。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教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可以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
用交流剔除顽劣。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来打发时光。打游戏机,看武侠小说,忘记了教师留的作业,也忘记了上学、回家的时间。教师可就近安排其要好的同学与他同来同往,每天督促。教师可以和他共同交流打游戏机的危害,看武侠小说的弊病,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批评。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
用回避保护自尊。现在初中课本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遇到教师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教师提问他时,却说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尽量从感情上给这些孩子以照顾,避免让他们回答对他们来说敏感的问题,给学生留一片感情的蓝天,保护那颗受伤的心。
用爱心抚慰创伤。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经常更换教育方式。有一女生,父亲长期把她放在年迈的奶奶家里,她心中的烦恼无人诉说,就在日记中写道:“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妈妈说。我的烦恼只能跟小狗说”。并且很快就有了异性朋友。看到这篇日记,教师和她母亲取得了联系,把这件事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诉她母亲,并给她母亲介绍了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度过这一段感情危机。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象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让我们每位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