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2009-05-10 19:28:22)
标签:
古典诗词教程杂谈lning文化文学/原创 |
分类: 古韵学堂 |
我们大家经常看到长短不一,或者押韵上口的文字,就认为是诗了。严格地说,在文学中说的诗,是指律诗,就是遵守一定平仄规律和韵字的诗,才叫诗。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唐宋诗词传千载,万户千家魂系萦。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1)律诗
律诗还必须讲对仗,每两句称为一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或“起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又称“腹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就规定必须要用对仗,就是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象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也就是两副对联。
例如晚唐诗人韦庄作的七律《夜雪泛舟游南溪》的中间两句:
┌两岸严风吹玉树,
颔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滩明月晒银沙。
(平)平(平)仄仄平⊙
┌因寻野渡逢渔舍,
颈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更泊前湾上酒家。
仄仄平平仄仄⊙
其中颔联出句的词组结构是两岸、严风、吹玉树,对句的词组结构是一滩、明月、晒银沙,都是二、二、三字组成的三个词组,对得非常工整。再看它的词性相对情况:“两岸”是由数词“两”和句词“岸”组成的词组,而下句的“一滩”,也是由数词“一”和名词“滩”组成的。“严风”,“明 月”,都是由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的词组。“吹玉树”动宾结构,“晒银沙”也是用同样词性的字组成的。
五言律诗四十字,七言律诗五十六字中,基本上不允许出现重复字。这是律诗的一般规律,但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类的叠字对,和李商隐《当句有对》中“池光不定花光暝,日气初涵气乾”之类的当世绝对,则还是算合乎格律的。
(2)排律
排律也和一般律诗一样,每句各五字或七字,以上下两句为一联。除首联和尾联以外,其余中间的句子,不论多少,每联都成对偶,与律诗颔联、颈联的形式相同。其它如用韵、平仄、粘对先进一切格律,也都和律诗相仿。
(3)古体诗(也叫古风)
古体诗的形式是极其自由的,除了必须用韵外,凡近体诗需要遵守的格律,在古体诗中都不受约束。又从唐人的古体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使用律句的技巧已日趋成熟;因而在古体诗中也已出现了用平仄交错方式写的诗句,并且有时还使用对偶句子,这些都是与近体诗出现以前的古体诗有所不同的地方。
通常人们不想按格律写的,都称为古风,但是,古风也要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