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22 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往返 散记
(2014-06-26 10:56:21)
标签:
户外旅游休闲 |
分类: 闲汉得空 |
2014.6.22 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往返 散记
引子
方塔是十年前曾去过的,这次是应老崔之邀去带路的。他前月去拜寺沟双塔玩,有队伍从里面穿越出来说沟里有方塔有冰雪,他很想去看看。记得去方塔途中确是有两三处岔路的,但到底是什么情景,真是印象磨灭的紧。找到以往的记录对照谷歌地球上的信息,多少减少了些惴惴之情。
近山
7点半上了车,看到这次同行一共四人,三男一女:老崔带着媳妇,鱼鱼开车。大家基本是同一单位的同事,一开聊才知道原来老崔媳妇是参加过几次户外活动的,还去过白芨沟、大武口的白石尖。其他两位没啥户外经历,大家工作都是坐办公室的文职人员,我心里不禁打起鼓来。
车行一路多是调笑之语,从驴群闲语到众生百态,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目的地。刚一下车便有售票处的人来买票,听说不是去景点,就收了五元钱停车费,有几分谨慎的扫听我们的对话与目的地。不一会景区尽头便有着军绿迷彩衣服的小伙子伸头瞭望。一取各自的背包,我才发现他们除了各自有登山杖之外,带的基本都是踏青野餐物资。甚至还带来六听啤酒,我劝要尽量轻装,能不带就不带,鱼鱼才不甘心的放下了三听啤酒。我们就像普通爬拜寺口北山坡(娃娃山?)的游客一样,大摇大摆的向百寺山庄走去。
到了绿色掩映的建筑中后,发现对面山坡上树了一个白色高杆,好似瞭望设备。近前细看原来是摄像头。技防设备很先进,看来今天进山要大费周章了。
不论如何,尽量得保持体力,少绕路程。从同伴以往曾经走过的线路上山再说吧,沿着景区的铁丝网一路上行。
老崔媳妇稍感不适,落在了后面,短短的路程就歇了两次,她说这次出来跟以往出行的感觉都不一样,心跳的厉害,脸色发白怎么劝都不打算再前行了。也许是起步太急,绕行心理压力太大?老崔在一旁急的一头大汗,在旁边努力劝着。我们也帮着排解,说不行今天改为爬北坡山顶就返回也可以了吧。
老崔决定让他媳妇在景点西边曾去过的农家乐呆一天等我们出来,她媳妇却打算在周围的树下乘凉。我们说要不把车钥匙给她,就在车上等我们吧。反正去景点西边的农家乐也顺路,所以老崔媳妇又与我们走到了山鞍上。上到山鞍开始找下沟的路,经过判断,找到了老崔和他媳妇上次下山的位置后,开始分配她媳妇背囊中的食物和水,东西真不少:一袋西红柿,一袋桃子,一大保温壶水,一袋饼子,一瓶泡菜。老崔给她留了些钱、水和车钥匙。
大家开始合影,请远处游客帮忙给照个合影,近前打了招呼似曾相识,原来是正义达所的金律师和他的朋友。
告别后,一路小跑下了山,来到山坡上一块大红石头旁边,老崔媳妇说这个地方他们来过,上次这片草地被火烧过了。现在她感觉好多了,她要跟着继续走。真是再好不过,大家准备找个地方歇歇凉。
突然对面山坡窜下几只岩羊,大大小小的,跑的很快。距离太远难于用镜头捕捉。
沟口是座养鸡场,用了五六座库房,又吵又臭,我却无心理会这些了:发现这边山坡上监视沟口竟然也安装了高杆摄像头!咋办呢?
要不尽量选择靠北路线,先运动山坡自然棱线,利用地形与植被掩护,尽量在摄像头视线盲区接近,利用空当相机通过?再看我们队伍着装我和老崔服装是蓝绿色不易被镜头捕获,另两人竟然穿的是纯白与玫红!我头皮都发麻了。光膀子、换衣服都不济了,只能硬着头皮快速硬冲了。我们一路小跑,快速接近摄像头高杆。好不容易藏身一颗小树下,回头一看,心凉半截了……
老崔竟发现坡上有西夏掌印砖,驻足狂拍,我们就看着在摄像头前他慢悠悠的欣赏这些古代文物,大气也不敢出,心里拔凉拔凉的。当他兴高采烈的给我们讲他发现的宝贝却发现我们三个蜷缩在小树下脸上全是条纹不知作何感想?我只能说我们在躲摄像头,动作务必快,前边高台洼地里就是摄像头的盲区,那里的掌印砖、各种瓦片、古代建材遍地都是、别在这里耽搁了。
继续前行,因为目标关口在高坡上,在公路上都看得到,又是明黄色的土地,非常容易把暴露我们成为目标,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关口,我交代了要点,就迅速冲了上去。等了会,一个人没过来,心里一沉,他在自顾自的接打电话,有惊无险啊。
沟中
过了关口,就是下山小道,道口有株蝎子草,集合了同伴,让大家认清此草,别被蛰着(荨麻,又名蝎子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60- 100厘米,其茎叶上的蜇毛有毒性,可引发过敏反应,动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蛰般疼痛难忍,它的毒性使皮肤接触后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痒、严重烧伤、红肿等。 喜阴植物,生命旺盛,生长迅速。生于山地林中或路边)。鱼鱼下山不小心脚下一滑,左肘呲地,他说没事,但立刻就肿了个核桃大的包。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也不知道他是否看景没注意脚下,不过确实应该时刻留心脚前,踏稳后再移动身体重心(趟步行)。
进沟两个拐弯处有十来颗柳树都超过碗口粗,山风一吹甚是凉爽。我们停下来歇歇脚。从早晨七点开车到八点半爬山绕沟终于在十点半进了沟,现在心情很轻松,喝茶喝水,调整背包、登山杖高度,摆POSE合影,开始畅想后边的美好行程了。我告诉同伴一线天以上是干沟无处补水,一定要在一线天处灌好水,以防饮水告罄。
休息了约十五分钟,继续前行。
沟中小溪潺潺,没来过的人快乐的想小鸟一般雀跃欢呼,拍照前行。我沿着曾经走过的近道,直奔阶梯路的尽头的大石头而去,坐在大石头上等他们走来。我打开卫星导航,此处沟谷狭隘,始终只能搜到两颗星的信号,不能成功定位,只好作罢了。突然听得沟里有动静,我坐在石头上观察,有两男一女都穿着休闲运动服装正在沟里寻路下山,他们只管沿着水道走,走得很艰难。老崔媳妇上前问他们走到哪了,他们说一早进的山,走过一线天不远路程就返回来了。
继续进沟,就来到一处岔口,崖顶上有一个独立巨石,外形似口钟,也有人说似将军或似巨猴,总之外形奇特的很。走到了这里离一线天大约剩20来分钟的路程。
一线天
终于来到了一线天,沟口竟然滴水不见!一线天是山沟中自然形成的长100米,3.4米宽,高50米的东西向峡谷。从构造上看可能主要是因地质构造运动形成(裂开),峡谷顶部棱角如刀,峡谷根部有流水冲蚀痕迹。一线天后沟谷急切向北转90度并被源源落下的房屋般大小的巨石堵塞,其上被上游各种冲积物填满,没有明显的地表水流。巨石下却有流水渗出形成小潭,刚流入一线天峡谷也渐渐隐没于砂石之中了。好在巨石下有水,明显还是活水,山溪真是冰冷渗骨啊。
这里有三个大汉带着条小黑宠物犬在玩弹弓,我们上前打了个过招呼后,三个大汉说也是早晨进的山,现在吃完了正在收拾餐具准备返回了。我们就在靠里边靠近源头的位置准备吃午餐,三个大汉看我们选的地点靠近山崖有落石风险,劝我们改换了地方,我们欣然更换,毕竟听人劝吃饱饭嘛。老崔打开收音机,这里竟然有短波收音机信号,我们听着世界杯比赛的结果,同时消灭了西红柿、桃子、啤酒、并消耗了一半的泡菜与饼子。
我们去打水,将所有的空瓶都灌满随身带上,以备不时之需。走干沟,身上若无水心易发慌啊。比预定时间晚了五分钟动身出发,是因为讨论垃圾如何处理:我给同伴们介绍了LNT守则,却被老崔提出的问题打败了:“桃核是种下还是带回去?”,我理解不论有益还是有害,最低冲击法则也包括外来物种入侵吧,应该带回,他却认为说不定以后这里就可称为桃花谷呢……小小激辩后谁也没有说服谁,最后达成的一致意见的是:垃圾袋暂压在沟中的大石头上,下山时再背回。
山行
来到一个四向分岔的沟口,这里的明显地标是一段主沟山洪切割出的一人多高的砂石土崖,沟中大石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路标,基本都指向主沟的位置。另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主沟岸东侧梁上有一个尖尖的独立巨石状如桃核立在山梁上。
前行20分钟沟中发现棵枯树,连干带根倒在沟中,表皮尽无,只露出灰白的树干,看来是山洪冲积的杰作。
不觉中来到一处转角,左侧山石缝隙中一株榆树在顽强生长,根植于石缝只中。同时周围还生长出松柏树,从此进入针阔混交林。
沟分两岔,往西是拜寺口沟,往北是后拜寺口沟。沟北有数个石头羊圈。
在山溪涮出的蜿蜒砂石沟中,突然发现了沟中地上用石子与木棍摆出的一个长四米的箭头,直指沟中最大的一条西向干河道,区别于另一条南向而没入滩中树林的侧沟,想必是让人少走冤枉路吧。
沟北坡上出现红色毛石所砌筑的人工护壁,引发了同伴们的兴趣,分别上去探寻一番,此处视野开阔,目力所及西南山顶上有个巨洞,来路及山谷河滩全貌尽收眼底,沟南石崖下石圈、红石峡历历在目,了然于胸。
沟南滩地大约有二亩地,绿草丛生,地坪如淤灌,茅草如茵,地上散布许多规整石块,西侧有红石平整,状若桌台。
沟南石壁下一片葱茏,仿佛有水一般,走进一看,碧绿的都是一人多高的荨麻丛,令人望而却步。崖壁脚下是两座相连半人高石圈,里面乱堆这几根木柱,圈门向北开,石壁上烟熏严重,石圈里灰迹很厚,垃圾较多。看来曾经住过人。周边寻找没有地表水源,石壁东侧树荫下倒有几株翠雀花开的湛蓝煞是好看。
不经意间脚下一痛,明明绕着蝎子草走怎么也被蛰到,大呼奇怪,仔细一看,原来荨麻嫩苗遍地在其他草掩映下难于发现,所以被伤到。
计算了时间如若不赶紧,天黑前是不出了山了,同伴不免急躁起来,“四点半不论是否到方塔一定要返回!”。急忙赶向红石峡,连峡口外边巨大无朋、色彩斑斓的贺兰石也无心欣赏了。
方塔
当我一屁股跌坐在灌草丛中的石台阶上时,我宣布:到了!同伴立刻散开找方塔在哪?我头也没回的指了下脑后说:上面!
1990年11月28日,方塔被不法分子炸毁。次年考古发掘曾出土《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印本佛经四种,是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密宗经典。为木活字版印本,白麻纸精印,蝴蝶装。1996年11月6日文化部科技成果鉴定意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9册,为西夏后期(十二世纪下半叶)的木活字版印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实物,它对研究中国印刷史(特别是活字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稍微缓过来神,我沿着方塔废墟外围慢慢巡看了一圈,不由得对与方塔被破坏的惨状感到触目惊心。大半的碎砖堆了一山坡,青灰色的砖堆上寸草不生,格外扎眼。存留的方塔基址均位于砖堆之下,一二层基址可见整齐的条砖和勾缝,一个一人多高窄龛形的盗洞口直抵塔基下层,站在数米之外仍能感到透出的阵阵寒意。面对此情此景,不禁凭吊古迹与发思先人了。
时间有限,大家赶紧轻装,把最后的饼子全部啃光了。家里带来的水基本快喝干了,备用的山溪水还有几瓶,得赶紧出山。
突然那边老崔大呼,过去一问才知,他刚走到方塔砖堆废墟上,砖缝里突然爬出一条蛇,把老崔吓了一跳。经他事后描述外形,我想可能是条黄脊游蛇,应该是无毒的吧。
返程
收拾好东西和垃圾,我们开始下山,同伴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抢拍照片,而我缓缓向来路走去。
蓝天碧澈,明亮的阳光映在红石峡上,景色令人难忘,油然感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此后大家一路无话,自是归心似箭,也似在发古思今。
路程之中几乎毫不停歇。
从一线天走到方塔用了近三个小时,而返回到一线天才用了80分钟。
稍作休息和清点后,两位同伴的干净饮水已经喝光了,经过相互调剂后,最后的饮水所剩无几。
把所灌的山泉水瓶藏好之后,大家又出发了。
下山步伐快,但有截路程是在巨石间穿行,大家各自寻路仿佛都在石头上跳着各自的舞蹈。
终于看到了沟口的山坡台地,大家决定不再绕行,直接沿着沟道出山。
沿着引水渠,很快就来到山口的蓄水池。
池边有果园,有桃杏、核桃树,看果实还很青涩。
19点半,终于踏上了柏油公路,稍向前行,就来到了停车场。售票处的门早就锁了,没有人。鱼鱼的车况很好,发动了车子我们就下山找地方吃面去了。
后记
回家路上,老崔问:炸塔的坏人都抓住了没有?我无语:在古今历史上炸塔的闻所未闻,2001年3月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目前也正在讨论复原,但是1990年11月贺兰山方塔被炸毁却境遇不同:抓的犯罪嫌疑人又放了也就算了,爆炸案成了悬案也可以理解了,以方塔拆解考古难于复原也不提了,重要文物成果发表、获奖完了也不说了,西夏学专家们倡议寻找炸毁方塔的犯罪分子手中罕世被盗西夏文物线索也没结果了,方塔二十多年来开膛破肚碎石万端的散落一地也过来了……方塔屹立千年见证了历史,方塔被炸又见证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