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致远中学和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塑造学生,发展学生,如今已是“春风桃李满眼春”。
致远中学占地214亩,这所现代化的校园里,有楼群林立、气势恢弘的建筑美,有花树相映、绿草成茵的自然趣,有寓意深刻、给人力量与温暖的文化景……致远中学的素质教育正是根植于人本精神的沃土里,才有今天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实施人本化管理,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支点
谈到学校管理,校长单士保说:“我们实施人本化管理,实行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实现人文化的学习氛围。人本管理不应是一种单纯的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践履,应该是一种可亲可近的教育行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的教育是引导他们而不是压制他们。”
致远中学人本管理已成特色。“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折射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培养学生“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体育上的自炼能力”的教育目标,折射出的也是人本管理的光芒。在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致远中学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值周班级制、值日班长制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特色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定期评选出的文明学生、十佳少年,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法制宣传小分队、模拟法庭的建立,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法律道德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中,每个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培养一个习惯、形成一种品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完善”,升华了道德情操;庄严的升旗仪式,激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在庄严中接受思想的洗礼。致远中学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在美的活动中推行善的教育,教给学生自警、自戒、自励的方法,让他们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在新课改形势下,致远中学的素质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优化管理,注重结果,更重过程,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实行人性化关怀,为学生撑起一片成长的晴空
“理解关怀是学生一种突出的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能催生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使他们对学校、对老师、对教育产生依恋感、愉悦感。”这是笔者在翻阅致远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工作手册时看到的一句心得体会。致远中学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始终把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他们用无言的行为,用无私的爱奏响了素质教育的和谐之歌,唱响了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工作中,致远中学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要为成功想方法而不为失败找借口。面对学生,要在学习上启发他们,做人上示范他们,交往上引导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师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晴空。致远中学全面推进学校心理教育,设立的“心语家园”、“校长信箱”,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心理教育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使学生时刻享受成功的快乐。一件平凡的小事被巧妙的处理成教育的艺术,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致远中学对学生的人性关怀还体现在对特困生的关心和照顾上。学校通过资金挤一点,师生捐一点,社会助一点,成立了“助困基金会”,近3年来,发放资助特困学生款额达150万元,近300名学生得到资助。
实现人文氛围,让学生徜徉在丰富的精神世界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精神生活即内心世界是否丰富,取决于他同周围世界的实际关系是否丰富多彩,取决于他同自然界和其他人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气质。教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氛围,致远中学努力营造一种“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的氛围,让学生徜徉在丰赡的精神世界里,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健康的精神生活。
学校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对校园空间进行净化、美化、诗化。装配的宣传灯箱里,名人名言、治校理念,时时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不断生发出有益的人生联想;墙壁上数百幅配有名言的名人画像既让学生生活在美的氛围之中,与名人零距离接触,从名人身上汲取人生营养。
致远中学装备有宿迁市一流的图书馆阅览室。学校通过读书活动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在基础年级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人格。
厚德载物,行健致远,既是致远中学的教育理想,又是致远中学的教育行为,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锐意进取,昂扬奋进,用明天的需要规划今天的教育,努力培养和谐发展的的大写的现代中国人。
(李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