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名篇《谏逐客疏书》
(2020-04-01 14:30:20)分类: 文史研究 |
李斯对秦朝的贡献很大,留下的遗产也颇多。李斯的书法,李斯的政策,李斯脍炙人口的千秋文章《谏逐客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这篇文章的问世源自秦国修建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当中郑国差点被杀死,秦王政的心腹大臣李斯也差一点被撵出秦国。郑国到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初衷是为了拖垮秦国,从而延长韩国的寿命。韩国的“疲秦计划”被发现后,秦国的宗室大臣们担心外国来的使臣和客卿都是各国打发来的间谍和卧底,心怀叵测,密谋害秦!所以建议秦王政把外国来的人全部驱逐出境。速来斩钉截铁,雷厉风行又在气头上的秦王政大笔一挥下达了“逐客令”。当时意气风发,正被秦王政器重的客卿李斯不甘心就这么走了,他勇敢地站出来以他洋洋洒洒的千字文《谏逐客疏书》陈说利弊,感动了秦王政因而留在秦国。李斯的《谏逐客疏书》深入浅出,言辞恳切,寓意深刻!
他在文中说:“我听说官吏们建议陛下驱逐我们这些客卿,我以为这是错误的建议。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争取了由余,从东边楚国宛地赎回了百里奚,又派人到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聘请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并不出自秦国,可是穆公任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于是秦国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殷国富,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也愿意亲近归顺,秦国因此击败楚国和魏国的军队,获得千里领土。秦惠文王用了张仪的计策拆散六国合纵,攻下三川地区,吞并巴、蜀两郡,北攻上郡,南取汉中,包围东夷各部,控制鄢、郢一带,向东占据成皋险要地区,割取肥沃的土地,秦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各诸侯国都争着向西侍奉秦国。秦昭王得到范睢为丞相,于是罢免穰侯魏冉,赶走华阳君羋戎,坚强王室,杜绝权贵私门,好像蚕吃桑叶一样的一点点的蚕食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富强起来,奠定了帝业的基础。以上四位秦国的英明君主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成就秦国的,这些客卿没有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呀!假如这四位圣贤的君主都疏远贤才,驱逐他们,秦国就不会有富足强大的威名了呀。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所产的玉石,拥有随侯的明珠和卞和的宝玉,挂着明月珠,配着太阿剑,驾着千里马……这些宝物,秦国一样也不出产,而陛下您却喜欢它……悦而动听、赏心悦目的音乐、歌舞、美人哪样不是从外国引进来的?这些东西还不是能使您称心快意吗?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非,不论好坏,只要不是秦国的人就不用,做客卿的就驱逐。那么陛下重视的是声、色、珠宝这些观赏和玩耍之物,轻视的是创造功业的人才啊,这不是统一天下,控制诸侯的办法呀!
我听说土地广的地方出产的粮食多,面积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强盛的军队士兵都很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土壤,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涓涓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邃宽广;称王天下的不抛弃百姓,才能显扬他盛大的德性。所以土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民不分国内国外,终年追求充实和美好,鬼神自然会降给福泽,这就是没有人能够凌驾三皇五帝之上的原因呀!
现在大王却要抛弃自己的人民来帮助敌国,排斥来到秦国的宾客让他们伺候其他诸侯,让天下的人才,退缩畏惧不敢到秦国来,这难道不是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吗?
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珍贵的东西很多;不是出自秦国的人才,但愿意效劳尽忠的很多。今天秦王要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少损失热爱秦国的人民来增加仇敌的数量,使得国内空虚,国外结怨,而希望国家平安没有危险,这是绝对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呀”。
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爱才惜才、颇具政治家心胸的秦王政看到李斯“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规劝后,当机立断,收回了成命。各国在秦国出将入相的客卿因此免受牵连都留在了秦国大显身手,忠诚尽心,鞠躬尽瘁,辅佐秦王政完成“六王毕,四海一”的壮举,建立了大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