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2017-07-08 12:12:04)
分类: 民间艺术

秦腔里的“绝活” <wbr>吹火水袖耍帽翅 <wbr>顶灯翎子甩梢子
                                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崔彦/文  尚洪涛/图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秦腔表演艺术的特色从古到今都是一个“美”字——布景美,春山隐隐,绿水悠悠,“人面桃花相映红”;灯光美,北风吹,雪花飘,步移景换;唱词美,“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唱腔美,有时悠扬婉转,耐人寻味,有时刚阳奋发,摧枯拉朽!剧情美,每个时代的秦腔剧目都在弘扬真、善、美,讴歌民族气节。在秦腔千百年的传承中,为了增强艺术表现效果,秦腔艺人创造了很多特技和绝技,流传至今仍震撼人心。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23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胡子表演

  胡子亦称美髯,是用于表演的夸张了的假须。在戏剧舞台上,胡子也具有戏剧色彩,除了白色、黑色外,还有红色、紫色的胡子,并有长、短、疏、密之分。秦腔中以须生的三绺须最常见,表演技巧也最为丰富。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须生演员赵杨武介绍:“胡须表演可以概括为托、摇、摆、弹、搂、推、噙、抓、挑、甩、抖、飘、磕、绕、吹、捋、端、撩等。捋胡须表示凝思或观看的神态;端须用来表示让别人看自己或配合偏头遮面,以示害羞的意思;摆须表示顽强的精神或急切的神态;绕须多用于唾弃或斥责,展示情绪的悲愤;撩须表示冲动的情绪;吹须表示恼怒或者怨恨;噙须表示下决心的意思;挑须表示举棋不定、无计可施或十分焦急;磕须表达勇敢、果断、坚强;甩须多用于揭示人物心绪悲愤;抖须一般表示寒冷;飘须表示心情喜悦;摊须、推须、搂须都表示观看、等待、观望的意思。”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07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梢子表演

  梢子功亦称甩发、甩梢子、抡梢子 ,是男女角色利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演的特技。甩梢子可以概括为抡、盘、旋、甩、挑、冲、闪、绕、挽等表演技巧,大多表现悲痛欲绝、伤心过度、惊慌失措等心理。甩发有时与摆须连接,有时与水袖连接,在戏曲舞台上,一环套一环,小小的舞台上演员们声情并茂,把故事情节演绎得高潮迭起。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15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扇子表演

  扇子是戏曲常用的表演道具,它的种类有纸扇、鹅毛扇、团扇、宫扇、骨扇、绸扇、阴阳扇等。其中纸扇、折扇应用最为广泛,团扇、宫扇、骨扇多系皇宫贵族、富家子弟、太太小姐所用,绸扇、阴阳扇多用于妖艳女子或鬼魅妖孽。纸扇的表演动作有展、合、撕、折、翻、绕、夹、颤、扇、颠等多种技巧,用来表示花旦的粉嫩娇羞、净角的粗犷豪放 、须生的文雅端庄等等。各种行当的演员充分运用手中的扇子,在扇子的一开一合、一颤一抖中表达内心的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秦腔里的“绝活” <wbr>吹火水袖耍帽翅 <wbr>顶灯翎子甩梢子

 水袖表演

  水袖是戏曲服装中蟒袍、道袍、官衣、氅、褶子等袖口上缝制的一段白绸,男的约一尺三,女的约一尺八到三尺长。历代艺人运用水袖挥舞,表达人物的感情,增强形象的美感,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水袖表演技巧。水袖表演可分为抛、捉、抖、扬、绕、翻、缠、抓、冲、拉、撩、提等,可单手表演,也可双手同时表演。又分正(身)、斜(身)、转(身)、翻(身)、背(身)等几种表演姿态,尤以旦角运用较多。旦角一上场,碎步长袖、婀娜多姿,变化无穷、花样繁多的水袖表演宛若一朵盛开的芙蓉摇曳漂浮,美不胜收。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11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帽翅表演

  帽翅指古代官员乌纱帽上的帽翅,由于帽翅上装有弹簧,所以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一个志得意满的官员形象便呼之欲出。帽翅的摇晃和摆动是有技巧的,在舞台上,双翅同时上下闪动的称为“双翅闪”;双翅相互倒换上下闪动,双翅一前一后轮转闪动的习惯称为“滚翅”;一翅停稳,一翅上下闪动或轮转的,习称“单翅闪”。通过帽翅的上下摇晃、左右摆动,表现出戏曲人物或欢喜快乐或忐忑不安或痛苦难当的心理状况。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19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翎子表演

  翎子是头盔上插着的两根雉尾,一般长达五六尺左右,多用于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或者戏曲规定人物。翎子表演有许多技巧,概括起来有拉、绕、抖、颤、摆、竖、按、噙翎等八种,可以表达人物的惊喜、愤怒、慌乱、得意、轻佻、挑逗等多种情态。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03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吹火表演

  吹火表演多用于妖怪、鬼魂的表演。为了把鬼魂表现的可怕、恐怖而又法力无边,演员们用吹火的技巧来塑造这个舞台上特殊的人物形象。演员嘴里的火来自含着的松香包,当用力吹动松香包,松香末喷向火把,就会出现火势。擅长表演吹火的演员能够吹出长达四五尺滚动的火龙,甚至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演员们通过直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单口吹、连口吹等不同的技巧,能够表演出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瑰丽造型。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7-07/08/04/res27_attpic_brief.jpg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TITLE="秦腔里的“绝活” 吹火水袖耍帽翅 顶灯翎子甩梢子" />

    顶灯表演

  顶灯表演常常用在秦腔的丑角表演中。演员头顶油灯,下腰、劈叉、钻桌子、上椅子、躺下、趴下,做出各种各样高难度的动作,而头上的油灯不掉、不洒、不灭。

  秦腔艺术传承千百年,无论剧目唱腔还是表现形式、表演技巧都在不断创新。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与时俱进就是秦腔艺术日臻完美的法宝。相信今后秦腔还会不断出现新人、新戏、新气象和新的绝活。秦腔不老,艺术常青!

(西安日报网址: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7-07/08/content_284651.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