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嫁给苏淳一样的男人会幸福吗?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分析《蜗居》里面人物名字的含义,其中提到将苏淳的姓理解为“输”,认为以他的性格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输”是必然的。而“淳”则分析为“蠢”借以附会他的为人处世。
我不否认原作者在为人物角色命名的时候有其用意在里面,当然持不同观念的观众对名字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有道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赞同以上的观点,我的解析是:“苏”通“酥”即“松脆而易碎、松软的、缺乏力量”,这是其性格和在家庭、社会中承载能力的一个概括,而“淳”则取其基本意思即“敦厚、质朴、朴实”同时兼具“味道浓厚”的意味,是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对其性格做出的一个鸟瞰和评价。
剧中的苏淳应该说是个小男人的形象,在今天的中国尽管这类性格的人比例上在减小,但是基数上来讲却仍很庞大,应该说苏淳是他那个年龄段和相应家庭身份的很大一个类群的代表。他在事业上以及人生的角色、社会身份转变上都很难有大的波澜,优点一目了然不足也鲜明异常,这也不正是在钢铁森林日夜奔波的千千万万个我们吗?
首先在工作上他没有很特别的能力(大学毕业工作五年才3000多工资,到买房子的时候也才4000出头,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剧里也体现不出他可圈点的“努力”成分来(起码跟海萍相比是这样),就智商来说,虽说是名牌大学毕业,但是他跟海萍不可同日而语,海萍为积攒每一分钱都算计的很精确,而且面对压力的时候会想办法通过做兼职来增加收入,就这一点来说,而苏淳的责任意识则相对弱的多(这一点也许跟他不像海萍那样看重物质的性格有关),尽管十分努力,但是他的努力给人的印象是在勤勤恳恳做分内的“体力活”,缺少变通思维的“智商含量”,即便后来帮人画图有不小一笔“外块”但是他却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他不属于长于交往的性格,这点也注定他没有自己很牢固的社会关系网,甚至很难有自己比较铁的同事或者同学,剧中对苏淳交际圈的交代少之又少,在涉及最核心的问题——买房子的时候,也没有看到他找任何同事、朋友借,除了向父母伸手便是借高利贷!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就此来讲苏淳的确是很失败的,家里发生什么事基本都是靠她老婆的关系(当然这个线条又必须延伸到海藻、宋思明身上,这个暂不絮表)来解决,基本看不出他自己有什么途径来。就中国中国现实来讲,苏淳的“形单影只”注定了他的“松脆而易碎、松软的、缺乏力量”,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归结到苏淳的“性格缺憾”,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从剧中见不到去改变的蛛丝马迹。穷则思变而后才能通,苏淳显然缺少这种思想,从整个剧来看基本也是这样他有勤奋但是缺少奋斗的精神,他缺少承担的能力,也缺少提高自己承担能力的意识,如果说前者是由于先天不足尚可原谅的话,后者则应归咎于后天的不努力而值得反思。
因此,在工作、事业上,苏淳这样的人很难有大的作为或者走的更远。
在家庭生活上来讲,首先作为丈夫的苏淳,具备最基本的角色操守,那就是忠诚。他爱海萍,在感情上值得信任和托付,而且小有幽默感,偶尔能让海萍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心的微笑。
海萍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做事往往都是凭着自己的判断去执行,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苏淳的节奏是被海萍牵着鼻子走:“这么大的城市凭什么别人能来我就不能来?家乡有明珠塔吗?家乡有吗?”,这种虚荣,也注定苏淳要之背上沉重的负担。
在海萍“做人要做城里人”思想的指引下,苏淳毕业后回家过安稳日子的初衷被打碎,但是他并没有多少怨言,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适应本是属于自己计划外的城里人的角色,并为之奔波,这其中的转变和坚持基本上是完全为了自己的爱情。大凡跟强势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男人的幸福感会打不少折扣,然而苏淳却能很好的适应海萍,并把二人的冲突降到最低。原本就不想“飞得更高”的男人,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实属不易。因此我觉得能遇见苏淳,对海萍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苏淳算不得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但是温和的他比起宋思明来更像个男人。
他骨子里有着比较浓重的也是在当下比较难得的传统道德观念,他善良,忠诚,注重情感,对物质的欲念小,踏实稳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值得托付一生的男人,嫁给这样的男人可能不会多么富足,但是不会缺少幸福。我觉得对自己的爱情或者婚姻有着比较理性思考的人会给苏淳打一个不错的分数。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也会对他名字里的“淳”字给出不同的解读。
博主求职
我是华中农业大学2010届硕士毕业生,想从事网络或纸媒编辑、记者或与文字相关的其它工作(熟悉国内各门户网站,有原创文字40余万字,各级期刊、报刊发表文字近十万字,曾任《研究生视窗》副主编,有网络编辑实习经验),或者中学(语文、生物、化学、历史、政治等)教学工作(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工作地点不限。有意者请留言或加我QQ:894164735,邮箱:894164735@qq.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