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重本”选读“高职”,值不值?

标签:
教育大学就业择校校园大学生 |
分类: 画眉评论 |
放弃“重本”选读“高职”,值不值?
为卿画眉/文
王朋坦言:“自己早就想读能当海员的专业,因为村里有人当海员,听说收入高也好找工作,成绩出来后发现超过省一本线4分,曾想过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但又不保险,害怕录不了,便找了许多有海员专业的学校。”王朋说,家长被说动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从网上或电视上了解到现在本科生都难找工作的现实,村里也有重点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事实。
这则信息首先留给笔者的首先是一种感动和佩服。
作为一个刚刚迈向成熟的孩子,不但能切实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而且主动做出一定牺牲为家庭减轻负担,觉悟也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也好,对于一个90后的孩子来讲,能想到并做到这一点实属难得,也值生活在物质上逐渐富足起来的环境中的太多孩子和家长们反思和学习。
同时,在这个年龄能有如此主见并坚持住自己的想法也着实令人敬佩,与很多孩子不同的是,他的坚持不是撒娇似的、无理性可言的固执己见,而是在思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后做出的理性选择,这在其同龄人中仍弥足珍贵。
其次,引起笔者思考的,是他舍“一本”而求“高职”,这一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所折射出的现行教育和体制和受教育者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作为一个接受中国传统教育近20年,经历过“并轨”、“高考改革”、“扩招”等教育体系里诸多“大举措”的人来说,我对王朋的选择举双手赞成。理由如下:
一,大学扩招使得天之骄子沦落为平民,学历的光环不在遥远,学历带来的优势在逐渐减淡,而且由于决策者在扩招和就业两个休戚相关问题上的不对称考量,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重,本科生毕业后无奈的去做跟本专业无关的销售工作,而四年所学毫无用武之地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下,再紧扯着学历的尾巴不放,实在是应该觉醒的一种盲目。怎么选择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并结合自身长远的发展来决定,而不应该在迷信学历,不能盲目从重。
二、大学本科虽然受教育时间更长,但是相对来说也更缺少实质意义上的效率,因为本科教学里开设的许多科目跟本专业关联不大,但是又必须硬着头皮去修学分,对于不准备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一旦考试通过,那些学过的东西往往会被很快忘记,这是对宝贵青春的一种极大浪费。本科期间虽然开设的科目达几十种之多,书本加起来有一米多厚,但是多的结果只能是泛,泛泛的谈,泛泛的讲,泛泛的学,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想抓住最终什么都抓不牢固。而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的“高职”,其教学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强,所学在日后的工作共能得以运用的比率更高。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己喜欢的里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更好更积极的发掘。不然,即便勉强进入一所本科院校,学一个自己兴趣有限的专业,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会陷入很大的被动,甚至对一生产生更深远的难以挽回的影响。作为一个有长远目光的人不应该只考虑自己读的是本科还是职高,而更应该着眼于自己以后的求职就业以及生存发展。许许多多的现实例子已经证实专业往往比学历更重要。
当然,高职和重本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比如教学环境、师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在理论学习上的宽度等等,如果要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显然高职相对重本而言困难要大得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能在专业领域里做很深层的研究,在该行业里领跑的人,毕竟少之又少。领跑的精英必不可少,但是真正的脊梁还是由更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构成。
虽然说高等教育已经平民化,但是许多受教育的个人和家庭仍没有从对“学历”的迷信中清醒过来。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仍然是把“名牌”、“985”、“211”当做首当其冲的考虑因素,而在选择专业对未来就业状况的重要影响上考虑不足。而能做到淡化学历和学校的“牌子”而充分重视自身兴趣所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而选择更多时候比努力要更重要。
(作者邮箱::luxucai@webmail.hzau.edu.cn。)
画眉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