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硕士是如何实现经济独立的
讲述:dongkell
编辑整理:为卿画眉
http://www.netfm.com.cn/yyb/jmdb/200812/W020081222662749769844.jpg
题记:读本科时,关于大学教育和毕业就业是争论最多的话题;而读研究生时,关于研究生待遇和研究生发表论文等则成为研究生讨论的核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压力的增大,研究生自身的责任感也在慢慢累积,经济问题成为研究生研究生考虑颇多的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的讲述者“dongkell”,是一位自费研究生,父母身体状况不好,家境也不富裕,几乎也没有在外做过兼职赚“外块”,但是他做到了“经济独立”,而且这种独立令他感到骄傲,他的生活境况是怎么样的?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他的讲述将给予意义解答。
“经济独立”四字,是我现在给自己的一个底线。即:我虽然没有工作,不能挣钱孝敬父母;但我不能再反过来要求父母补贴我。生活费竭力用学校发的少的可怜的补助(或叫奖学金)来维持这刚过温饱线的最低生活保障。
首先,我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向父母索取,不知回报,良心不安。看看父母一天天衰老的背影和自己没有收获的青春,鲜明的对比,让我于心何忍再向二老伸手。
其次,父母身体不好,小病不断;但为了这个未出窝,不能独立飞翔的我,仍然整天忙碌,没有积蓄。哪天偶发大病,如何了得?上学难,加上看病贵,雪上加霜,我不得不考虑。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他们已在衰老,现实不容回避。
令人沮丧的是我考研又是自费。尽管公费生名额少,又多被本校生垄断;但上天没有不公,只是自己努力不够。考研之初,我曾说过,自费就不读了。但接到通知书时父母的力劝,我就不争气的来啦!但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经济独立,逐步改善。我是没带学费来学校报道的。因为家里没有积蓄,想在生源地贷款无果,不得已而为之。从学校助学贷款来交学费,生至于活费,学校补助基本可以维持。
不过,“经济独立”我却做到了。但人与人的情况不同,也不妨晒一下我的收支状况:
学校每月200元补助,每年按12个月发放。进入研二,老板会不无吝啬的给你助研津贴。老板之间出手大小相差很大。我这里一个月200元,寒暑假稍微高一点。不过导师人挺好,研一时,还给我发了500元的补助。这就是我的经济来源,没有做过兼职,无其它收入可说。不过研一时,申请了贫困补助,发了400元,而一年也就一次机会,还差点被班里平分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守财奴,还是因为囊中羞涩不敢张扬。我是从中小城市考研到武汉这样大城市的。物价自然上涨了。本科时,我一天的生活费4.5元,现在涨了一半,为7元。当然这个标准还是我后来提上来的,刚到这里,伙食标准一天不超过6元。但后来想想,把生活水平提高一点吧!万一营养不良得病吃药,就不光是钱的事了!通信发达的今天,没有手机不方便,而自己业务又不多,一个月22元的话费成了一大心病。再加上其它的日常生活开支,一个月在250元左右。其实,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个低水平生活的维持,得益于一下几个原因:
(1)没女朋友,少了一笔开销。关于有朋友的开销到底有多少,我不清楚,但肯定要多。
(2)人际交往少。不管怎么说,朋友一起聚餐,少说要30、50元。即一周的饭钱。
(3)男生不吃零食,不吸烟,没有太多的琐碎开支。
(4)还有一点,年轻人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一般不会有医疗开支。
有人说,我为什么年年不忘医疗问题,这是有原因的。父母身体不好,以及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为什么中国是储蓄大国?除了与国人的传统生活及思维方式有关外,我想与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座民生大山有一定关系的。毕竟矛盾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事物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我逐渐明白了:矛盾始终贯穿了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正因为有矛盾,有困难,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克服、去解决,其过程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
走向经济独立,是我走出鸟巢,飞翔天空的第一步——你这刚出蛋壳的小东西,看你那脆弱的骨头上没长一根羽毛,竟想闭着双眼飞出窝去。耐心点,小家伙!现在不是最佳时间,这是你哺育成长的阶段,而非翘起尾巴炫耀的时候,此时的内心骚动对你毫无益处!会有那么一天,当你丰满的双翼下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那才是你翱翔太空,包容无限的时刻!所以,不要着急,好戏在后头呢!
“经济独立”是现阶段研究生生活我给自己的一条底线!经济独立,是我走出鸟巢、飞翔天空的第一步!
后记:从“dongkell”语气中,我们不禁能感受到他强烈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以及喷薄欲出的昂扬意气和对未来的踌躇满志。中国有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用在这里不知道合不合适,但是,逆境有时候真的可以使人更清醒、更理性,也更能激发人不屈的斗志和深藏的潜能。我记起我的导师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年轻人多吃点苦、多遭受点挫折是好事”,事实即是如此,可惜的是从家庭到学校等等,在竭力提供给“祖国花朵”们良好、舒适的成长环境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其茁壮成长所需的磨砺!
(原创博文,新浪独家发布,未经允许谢绝转引.故事讲述,媒体合作,约稿、转载联系 QQ:894164735)
返回首页
点击加入牛年圈
原创历史文化类文章推荐阅读
中国女性最应该弄明白的一个字
敢勒死皇帝的史上“第一彪悍宫女”
包公的“嫂娘”原本是他的儿媳妇
一个农村最底层家庭的“残酷”写照
被误传近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一“绯闻”
被历史误读千年的陶渊明归隐
被误读千年的“草船借箭”
陈圆圆“最后结局”解谜 出谋“火烧圆明园”的大汉奸
谁是“大清第一乞丐” 敢和宋徽宗“争嫖”李师师的大文豪
谁是令杨玉环如坐针毡的玄宗宠妃 与皇后“青梅竹马”的第一外籍太监
王安石:史上最邋遢最溺爱的宰相
谁是宋朝“文武兼备”第一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