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到病除  起死回生

(2009-10-19 00:36:54)
标签:

中医

书法

朱焕章

曾祖父

安龙

分类: 【一事一文话岐黄·中医】

 

药到病除  起死回生

  

   
    朱焕章(1868-1939),字文安,光绪贡生,安龙县城人。
    焕章潜心学习中医,研读古典中医名著,中年以后,医术大进,名噪盘江各县,素重医德,对病人尤为关怀,不取贫穷病人报酬,有“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之赞誉。
    焕章为人刚正、见义勇为。民国
22年(1933),有贺、张两土匪企图劫城,匪众近千人包围县城,焕章冒着危险到两湖会馆面唔张氏,晓以大义,说服张氏不与贺氏为伍,张设计将贺刺死,县城免遭劫难。24年,焕章任县地方财政审核委员,后兼任县戒烟所医师。
    
焕章善书法,其书遒劲浑厚,颇受称赏。     
                                               ——《安龙县志》
 
        龙城从事中医的高手不少,但在地方志里,只有曾祖父一人得以立传。我高祖母的墓志铭记载,我们家原籍四川,光绪年间高祖的父亲才携家入黔经商,先居安顺,后迁贞丰,经常行商于盘江八县之间,后不幸于贞丰途中遭匪抢劫丧命。高祖无所依托,只身逃入安龙仍从事小本经营以维生计。后娶曾氏为妻,即我的高祖母,先后生我曾祖辈六男一女共七人,无论从政、从军、从教、从医、从商者,俱各有成就而负盛名,其中尤以我曾祖父文安公和叔曾祖徽五公(焕典)博学多才,对桑梓颇有建树。
       我家家谱上记述曾祖父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殁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享年68岁,与县志所载生卒年月略有出入。曾祖父为长兄,亲友尊称他为“大爷爷”(第二个爷字读若耶),因是前清贡生,外人则称他“朱贡爷”。有关于他的各种事迹,当年的知悉人均已作古,即使是父亲也只能记起几件来,平素无事时给我说说。说得最多的还是曾祖父的医术之精,威信之高,所以地方志里记载当时人对他医术的赞誉是“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师从何人,现已不可考,似乎后期自学的成分多些。以阴阳学说为主,旁涉各家学派,悉心研读古籍,临床多用奇方。
    我所熟知曾祖父的事迹有三,一是为兴义鲁屯人治疗肺结核,用打铁落下的铁屑烧红,不断喷洒清水于其上,让病人靠近呼吸其气,每日不断,如是一月痊愈。因当时医疗条件差,用药不便,故曾祖父用该法所治者甚众。第二则最具风险性,乃是为贵阳一富商之子治腹痛,当时病人腹痛剧烈,且肿胀如鼓,延请诸多中、西名医诊治数日皆无效,生命危在旦夕。富商爱子心切,许诺若有人能治愈其子者,愿出资产一半为酬金。后经人推荐遂请我曾祖父来省城为其子诊治。确诊病源思虑再三后,曾祖父命人用活蚂蝗、活蜈蚣各三小条给病人生吞,嘱咐两日内病人需将大便拉在纸上,检视蚂蝗和蜈蚣是否完全排除体外。一天后病人原先吞进去的几条蚂蝗和蜈蚣均已排出体外,但个头变大三四倍,病人肚腹胀消痛减,又开数剂汤药调养一月,病人方完好如常人。富商亦不爽约,以一半资产相酬,曾祖父坚辞不受,按常规取薄金而归。这事最受父亲称道,认为是走偏锋出奇制胜的险招,非有十成把握者不敢用,且并不趁人之危,其德可彰。曾祖父每年约有一半时间在外出诊,尤其到农村给患者看病时,每回均附带将村中患病者一一看过,往往要两三月才能回来。一次回家途中路过马场口马老大家时,听到他家人嚎哭,上前询问才知道马家媳妇刚刚难产死亡,全家恸哭不已。曾祖父见死者所卧床板底部尚在滴血,颜色鲜红,便给“死者”切脉,反复察看后认为尚有生机,属胎病迹象,便正告马家人“人还未死,尚可医治”。众人听闻惊愕不已,但此话出自曾祖父之口,不容置疑。便遵方抓药,煎好后用竹筷撬开“死者”牙口灌下,不多时便听到产妇有微弱呻吟声,额上渗出汗珠;曾祖父遂取银针找准产妇穴位后,朝其胸部扎下一针,不多时就听到婴儿“哇哇”的啼哭声,产妇终于产下一子。当时众人无不称奇,盛赞曾祖父有起死回生之术!多年后我母亲在马老大家门口租摊售卖蔬菜种子,先前的马家媳妇早已是古稀老人,为感念我曾祖父恩德,那几年老人执意不收我母亲的摊位租赁费。       
    曾祖父平生所用书籍在文革期间被焚毁殆尽,所著医疗心得有五、六种,后大多散落在普安县境内,至今无从查找。曾祖父有徒弟三人,文萃斋、孙文龙、孙育斌,得其所传,可惜几位老先生均已不在人间,后学无人。曾祖所生四子无一学医,只有家父能承传其道,也算是隔代传承了。父亲说,当年医疗措施差,每年春初,曾祖父总要开方抓药,遣人分送全城每户百姓,防范流行病的传播。所以曾祖父去世时,灵柩在县城绕街而行时,每户人家皆盛一碗清水放在门前,以示对曾祖父活命之恩的谢意,旧时龙城百姓对曾祖父的朴素敬爱之情,尽显于此。
      前几日整理书柜,看见父亲三十年前恭楷抄录曾祖父的几句话在笔记本上,可堪咀嚼。
     “今之医生所学既浅,而专图利,立心不善,何以医人?古典医学大师,济世好心,不务声名,不计货利。”
  “病家省费,庸医贪利,彼此均存侥幸之心,大病所以难愈也。”
  “多读古书,乃能开广其心思,不泥于古,非教人食古不化也。”
      县志上说曾祖父擅长书法,我最早则是从家中相册里看到的一张照片上知道的,榜书“云开万顷”四字遒劲浑厚,当时刻在陂塘海子摩崖石壁上(见图一),惜石壁于文革间被修路炸毁,幸得父亲当年照了这张相如今才能得窥其貌。另一笔迹是在安龙名胜古迹招堤的“一览亭”廊间立柱,上面镌刻了曾祖父写的一副对联,“天地好奇观,且莫个中放去;身心皆乐事,尽从象外得来”(见图二)落款是郡人朱焕章撰并书

  

药到病除 <wbr> <wbr>起死回生

 (图二)

 

注:

①盘江:指南盘江,在安龙县境南部,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境,经陆良、宜良、开远、罗平诸县及贵州兴义市,纳清水河而进入安龙县。平素所说盘江八县主要指黔西南州所辖八县市,即兴义、贞丰、兴仁、安龙、望谟、册亨、晴隆、普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珠
后一篇:惊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