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古村浮生梦


标签:
爨底下北京清明古村 |
分类: 随笔心情 |
清明时节,来到北京远郊的一座古村,爨底下。
爨字,音同 川 字,整个字复杂但是很好记忆,经过导游提醒,才知道是形容炊事罢了,下面
“大火”烧两“木”,上面古代煮食的容器,这场劳作的情形就汇了这复杂的象形汉字。
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婚后所生三子,为: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子分三门,即:东门、中门、西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
这古村呈现扇形形状,依山坡度而建,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的青瓦灰砖古屋排列得工整,外面一条淡黄色的水泥路包围着这座小小的村子,从山顶俯瞰,呈现一种异样的美感。人类的智慧在这最返璞归真的自然条件下,仍然是那么的出众。
爨底下似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般,我们地铁1小时,公交2小时,的士20分钟来到这村里,家家户户已经开火做饭,从烤玉米到大锅灶台,全是柴火和煤球做燃料。
偷得浮生一日闲,随意的在这座小小的村中闲逛,顺着黄土砖砌成的路,在窄窄的屋间小巷穿行,仿佛一座顺着山坡而上的迷宫。偶尔发现一户土地庙,偶尔看到一家地主家,停下来研究下那挂在树上的一盏红灯笼,或者举起手中相机照照青瓦上的枯黄狗尾巴草,看到一座红色的土地庙进去拜祭下土地爷,或者停下来看看村里某户民宿用粉笔写在墙上的菜单。繁华如梦已逝去,时光随水流淌在这村野间,心中郁结压抑也难敌小村的释然。
在这村里简单的生活中,村民劳作,接待游人,炊烟袅袅,客栈遍地,远处是几亩梯田,或者之字形的上山土路,又或看到现代的信号发射塔,或者古物外挂着的电灯。
都是生活,都是一种美好,清明节里,缅怀自己的美好过去,望着远方山脊,体会安静沉寂,适逢一场有点凉意的春雨,村里在这环山之中,数着自己几百年的时光,完整的扇形村落保存至今,到处是外国游客的身影,它不争,不吵,不浮躁,却在这岁月中沉淀出自己的价值,自成一派却让人难敌其吸引力,它的独特在每一个不刻意雕琢的细节,或者又在那刻意得出色的细节中。
爨底下,一座让人拾起“遗失的美好”的村落。








































































END
前一篇:贵州黄果树的春天里
后一篇:初夏.哈尔滨之.昼行中央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