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清洁发展机制游戏的规则?

标签:
环保部低碳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国制度文化 |
分类: 低碳生活 |
8月20日参加了一个由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举办的CDM制度研讨会。
请来的老师Mr.Jiang详细而风趣的解读了联合国气候问题代表委员会最新的关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些政策制度及审议项目决议。
任何制度都有其游戏规则,我以为,CDM的游戏规则是一种充满了未知的规则,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
1. 变动性大。CDM游戏规则在2001年11月马拉喀什会议协定提出以来,变化性很大,在宏观上,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发展中国家也要具有一定减排责任(虽然这个不太公平;在微观上,越来越多的倾向于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不利于CDM项目推进的各项决议,虽然各有理由,但是最终目的我认为不仅仅是关注于项目是否减排本身,政治经济策略也逐步渗透其中。
2. 变动频率高。基本上每个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EB)举行的会议上,都要对各项项目方法学,政策进行或多或少的修改。修改过程大部分体现的是纸面文章的合理性,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而假设某项修改是不太有利于一个CDM项目的推行的,则项目将不得不承受该不利因素,大有碰上了就倒霉的感觉。比如我了解一个甘肃省的水电项目,在EB发布他们的甘肃省最高电价调研结果之前,被EB质问为何本项目不使用0.29元每度电作为最高电价进行内部收益率计算,然后随后EB发布的甘肃省最高电价是0.227元每度电,而此项目由于代入0.29元每度电的最高电价后,项目内部收益率超过基准收益率,已经被EB严厉的审核并且拒绝。
3. 主观性强。目前一模一样的项目,由于被EB提出审核的问题时候,采取的答案不同,一个被接受,一个被拒绝也是经常的事情。然而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式问题,也就是最后能否被采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合国审核官员的主观性裁决。
4. 审核时间长。EB重新审核过程中,大有体现自己是大老爷们的架势,让任何一个项目在通过指派的第三方审核机构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两年)的审核后,再次重复的排队三个月,这个叫做“等待EB的审核”,然后EB充当第四方审核机构,再来审核三个月(如果有问题就得重新排队,或者被提出复审,这样就会进入更加漫长的等待了),EB虽然也是考虑公正性,但是更多的影响是对项目无止尽的拖延。
我以为,所谓的CDM游戏规则,一句话,就是没有任何有规律性的条则,也就是,没有规则。一个项目是否能拿到减排量带来的直接收益,取决于运气,当然也有前期对风险的规避,对整盘棋的布局,而且幸运的是,一个项目能成功拿到减排量交易的收益的概率,比摸彩票中奖几率高多了。
END